今年6月,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和观众见面,而在这个火热的7月,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又走进社区,在“关爱我的父亲母亲”社区公益点映活动上进行了放映。
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影史经典,深受观众喜爱,它以在解放前牺牲的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而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同名原创舞剧,全程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演员们的情感爆发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肢体语言上,极具张力。
电影放映前,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和电影导演崔轶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和观影感受。
每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李立立都觉得自己离爷爷的内心世界更近了一些。
李立立透露,自己从小跟着奶奶在家里,在各个活动访谈上听爷爷的故事,之后随着奶奶和父亲去世,讲述“李白烈士”的接力棒接到了自己手中。
“在我们家,讲好李白烈士的故事是一种传承。奶奶把一些我爷爷用过的物件捐给了一大会址、国家军事博物馆。我在那些场馆里讲爷爷的故事,又看到我爷爷写给家人的家信,是一种沉浸式体验非常感动。我爷爷冒险来到上海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他有个座右铭,就是电台重于生命,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都在践行电台重于生命的信念。”
李立立说,李白烈士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相传,他也很高兴艺术创作者一直在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传承这种精神。
看过这一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后,李立立对很多片段都深有感触,比如片中不断插入的纪录片里上世纪40年代真实的上海街景等黑白画面,为这部舞剧电影增添更多真实感。
“革命志士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也像他们在入党誓词当中所讲到的那样忠诚奋斗和牺牲。在这些场景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李白烈士在上海即将解放前夕,也就是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他工作任务的繁重,以及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严峻,在这一刻他选择的是尽心尽责,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英勇牺牲。我爷爷被捕后,和奶奶在5月7日白天见面的时候讲了些话,他说天快要亮了,我能回来当然更好,万一回不来,你和孩子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对于王佳俊、朱洁静两位舞蹈演员的表现,李立立认为他们的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物,“我可以感受到演员内心深处受李白烈士事迹感动的情绪,他们很了解也非常投入,所以我也非常感动。”
在李立立看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红色电影当中艺术表现手法非常特别的一部,“观众看了以后会留下很多回味,因为它不仅仅是表现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在红色传承当中的艺术创新,也是一种艺术方面的激励和传承。”
据悉,本次活动以“携手共赏经典,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并得到了上海市政协的支持。
晨报记者 陆乙尔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