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方书斋,文化浸润少年。
5月13日,位于浦东高桥老街的上海市育民中学举行仪式,为学校与徐建融艺术史学馆(长风堂)的艺术教育共建项目揭牌。该项目以学校“育见长风”传统文化社团为载体,依托徐建融艺术史学馆,开设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文化项目课程,让学子在传统文化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长风堂是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徐建融先生的书斋雅号。同时,徐建融还是画家、书法家、书画鉴定家,任《大辞海》美术卷主编,出版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等著述百余部,被称作当代中国的艺术大儒,并且是地地道道的浦东高桥人。2020年9月徐建融艺术史学馆在高桥老街建成开放以来,举办了诗、书、画、印、收藏、鉴定、经史等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活动上,徐建融与高桥镇副镇长曹剑英、浦东新区书法协会副主席倪朝峰、育民中学校长吴岚等共同揭牌。徐建融还以“文化自信与责任自觉”为题,向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理解与感悟。
育民中学的年轻学子,能走入长风堂这方书斋习文弄墨,最吸引他们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育民中学校长吴岚介绍说,书法、绘画、篆刻、国学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年底,在浦东新区书法协会副主席倪朝峰的“牵线搭桥”下,徐建融欣然应允。很快,徐建融与夫人陆伟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出了“育见长风社美育课程”。同学们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篆刻、绘画等,还走进徐建融艺术史学馆,体验沉浸式的现场教学。
蒙蒙的春雨,窗外绿意盎然,同学们在古色古香的书斋里静心地写书法……在长风堂学习的这一刻美好场景,给高一(2)班的李心蕊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心蕊说:“育见长风”社团课内容丰富,各有特色——不同的字体、刀法、材料都会影响篆刻作品的艺术效果;书法若要形成风格特点,需要毅力来对每一个字进行反复练习和琢磨;色彩与线条交织出生动的画面,让国画拥有了呼之欲出的灵魂。李心蕊表示,通过社团课,她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这些能力将成为伴随一生宝贵的财富。
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通知,强调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在育民中学,经过几任校领导的努力,美育早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自觉。育民中学有77年办学历史,校园内有始建于清末的文物保护点“承园”,当代作家木心先生也曾在这里工作,深厚的办学历史留给了学校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吴岚表示,在育见长风社成立之前,学校的朗诵社、京剧社、沪剧社、绒绣社、舞蹈社等都已经运作成熟,艺术课、语文课等也以教学的形式传达着美。吴岚说:“美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颗艺术种子,应该超越功利,以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