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课!专业医生教你强身健体,外籍学员也能来学中国文化

出门诊时我们遇到的病人虽然不同,但他们很多时候会默契地问出同样的问题。既然如此,何不多做一些常识性的科普呢。让老百姓可以多了解一些强身健体的知识,尽量少来医院,最好不来医院。

夜幕降临,上海的街头还有些凉,但古宜路上的群众艺术馆里却灯红通明、十分温暖。4月8日,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开课的日子。仅仅在群艺馆总馆里,就有十余门课程同步开启。

晚上开课前,上海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詹红生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出诊经历。今年,夜校和曙光医院合作,开设了全新的中医系列课程,分为石氏伤科、妇科以及儿科三个班。詹红生是负责讲授石氏伤科课程的老师之一,这门课程在一个月前开放报名时,仅仅用时5秒就被一抢而空。

石氏伤科-强健筋骨保健康

常年的接诊过程中,詹红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于身体保健相关知识了解不足。他们要么过度估计了自身的病情,闻“增生”“突出”色变。要么不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过度透支身体。而且非常普遍的是,当与医生面诊时,人们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相似。詹红生意识到,为市民普及医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但可以让老百姓掌握强身健体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也可以缓解医院的一部分接诊压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以前,詹红生也曾在老年大学开设过相关课程,而这一次市民夜校的学员里,还增加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对于詹红生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好现象。“人们大多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疾病,岂不知这件事情恰好应该从娃娃抓起。我们不仅要在年轻的时候储备知识和物质基础,更要做好体能的储备。”

于是在石氏伤科的课程中,有涉及颈椎腰椎膝盖关节的科普,也会解答一些常见的疑惑例如“为什么二三十岁的人也会得五十肩”“不打网球为什么也会有网球肘”。

今年夜校的特色课程里,外籍人士参与班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在群艺馆总校,茶艺班和手碟班都是面向外籍学员开放的。

茶艺班开课前,记者对话了其中的一对国际夫妇。来自日本的妻子永井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感兴趣,直言和日本的抹茶有很大不同。“听说中国的茶文化和季节时令息息相关,根据不同季节人的身体状态的不同,相应地会喝不同种类的茶。”永井一直想着有机会能深入学一学中国的茶文化,在搜到了市民艺术夜校课程之后,就拉着老公一起来了。

永井的丈夫Vic Caruso来自澳大利亚,跟随妻子的工作调动来到上海,让他有了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在上海刚刚待了两个月。”面对镜头,他有些腼腆。“我来自澳洲一个乡村小镇,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感觉还很不一样,但这里也有宁静的街角,总体感觉很棒。”对于刚刚开始探索中国的Vic来说,市民夜校的课程将会是重要的一扇窗户。在这里,Vic希望自己可以多好好学学中国茶的历史,借此机会再多了解了解这片土地。

画面最远端的国际夫妇,旁边有翻译助教协助听课

据了解,今年的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共覆盖了全市各区250个点位,680课程吸引了1.6万名学员报名。类似中医和茶艺等外籍人士参与班都是今年的新设课程,这样的新课数量已经达到总课程数量的三分之一。

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向记者介绍,中医课程此次在群艺馆的总校试点,反响颇佳,未来有机会向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拓展。“因为这两个区也正好是曙光医院的两个院区所在地。”

今年,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首次加入夜校大家庭,开出配音及后期制作、二十四节气衍纸、形体礼仪等课程。上海报业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企业也首次加入夜校大家庭,在集团(企业)内部设置夜校分校。

鉴于长久以来夜校的抢课热潮,教学点还在持续增加中,各区也正在向各街镇拓展。其中浦东、虹口、宝山、黄浦、普陀、嘉定、奉贤、闵行、徐汇和长宁10个区已实现街镇全覆盖。上海面积最大的浦东新区三个分校,新增34个教学点位,总共47个教学点开出88门课程,成为拓展面最广的一个区。最早实现街镇全覆盖的嘉定区新增了4个教学点,增加了33门课程。

此外,传统的精品课程也依旧吸引着市民们踊跃的报名。你可以在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验越剧唱念坐打;可以去金山的华东无人机基地,体验面向年轻人开出的“上帝之眼・无人机”课程;也可以在下班之后来到黄浦区静和岛艺术美学空间感受冥想课程,卸下一天的疲惫,放松心灵。

春日的夜晚,走进城市的各个空间,感受生活艺术的百变韵味吧!

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相关报道:

从电竞到中医、从童年到老年,看看你想要的课程这里是否都有?

市民夜校的课你抢到了吗?春季班112门课10秒内报满,生活艺术类最受欢迎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