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鑫 张歆钰
两旧一村改造,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改造工作,在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优化市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城市界面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期《城市可阅读》,带你走进历经四年建设的“228街坊”城市更新项目,伴随项目2023年正式完工,一处全新的复合型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间卷轴的历史见证者
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两万户”工人住宅之一,是工人集体劳动的成果。作为上海工人的劳动结晶,有资格入住该地的都是彼时各厂令人骄傲的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不过,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228街坊”似乎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房屋和设施在不断加速更新的城市中显得愈发破败,居民合用厨卫也十分不便,亟需改造升级。
2002年起,“两万户”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居住需求,呈现功能空间过度利用,缺乏管护的破败之态。杨浦区启动最大规模的拆除改造,长白社区228街坊的12栋建筑成为仅存且未改造的“两万户”住宅。2016年,唯一成套的“两万户”长白新村228街坊旧改征收成功,被列为上海12个城市更新项目之一。2023年中,经过五年保护性改造后的228街坊以全新的样貌面世,再度融入城市生活。
228街坊自1952年建设到2016年被征服纳入政府的征收范围,跨越了将近70年历史,已经是几代人的家园,饱含了浓浓的乡愁,对附近居民乃至整个上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228街坊的更新改造需要考虑到老建筑肌理的保留和历史风貌的保护。2018年,科创集团秉承着上海城市旧区改造“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思想,优化长白228街坊建设方案,通过保留与修缮、合并与复建,尽可能地留住该地独特的历史符号。
保留组团结构,延续院落空间
走在焕然一新的长白228街坊里,确实可以切身地感受到醇厚的历史味道。街坊内的建筑多以白墙红瓦为主,方正的门窗和简洁的建筑线条生动还原了工人新村曾经的模样。同时,在街坊入口处以及内部植入具有工人新村特色的显眼标识和logo,如“劳模广场”、“跨越70年,我在228等你”等等,缓缓地勾起了人们对该地的潺潺记忆。此外,228街坊内还开辟了一处“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该馆共分为两层楼,整体面积不大,但对空间的利用十分充足,展示了各种各样关于工人新村的物件。沿着导览路线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工人新村的历史变迁,体味极具特色的上海工人新村历史文化。
在228街坊保护与更新项目中,沿袭12栋风貌建筑历史组团结构和建筑围绕中心绿地的院落式布局,延续两横两纵的路网结构。在保留街区肌理、有限度地改造建筑单体的基础上,设计依据使用需求将新旧建筑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唤醒228街坊与城市的对话关系:228街坊更新优化了街坊面向城市道路的巷道入口空间(增加出入口并强化出入口的公共性要素)与界面(通过廊道和景观平台建立视觉通廊),让228街坊由改造前的封闭转向更新改造后的开放,重新建立起与周围城市空间的紧密联系。衔接城市路网,重启开放街区:街坊建设之初与周边城市街道空间紧密融合,在那个夜不闭户的年代,人与人、街坊与街坊之间无隔阂的贯通颇具时代特征。
重塑功能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在保留原生肌理的基础上,长白新村街道还根据市民们的建议,在街坊内引入了大量便民设施,如:228眼镜店、街坊健康运动中心、理发店、杂货铺、奥乐齐超市以及各种各样不同口味的饭店,本帮菜、异国料理、快餐、面食店应有尽有。这些店铺价格也都十分贴合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228眼镜店的平均价位低于市场水平,理发店的快剪价格低至10-15元,市民只需办理99元月卡就可以享受健身房中丰富完备的器械设施……这种物价充分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魔都实属难得一见。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社区食堂“熊猫饭堂”。食堂内的菜式种类丰富,价格实惠,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食堂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大量中老年居民来此消费,也颇受附近上班族的青睐。下午一点半,哪怕已经过了饭点,“熊猫饭堂”仍然热闹非凡。居民们约着自己的三五好友拿上几个菜,兴致满满地围坐在桌边“嘎讪胡”。此外,考虑到工人新村作为一种集居形式,饱含着人民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228街坊在改造设计时还格外注重绿化环境的提升。走进街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巨大的绿茵地以及五彩缤纷的花卉景观,再加上座椅、平台、廊架等设施,打造了具有传统风貌的花园庭院景观。这为居民提供了休憩的舒适环境,提升了区域界面品质。
创新发展 活络城市改造新思路
如今,228街坊已经被打造成一个留存历史与记忆、碰撞怀旧与新潮,集生活、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在228街坊,你可以切实感受到什么是“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228街坊不但做到了区域改造后的增质提效,更立足于群众的意愿,做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更新的“228街坊”,带来的是更“新”的生活。
杨浦区立足当下和未来,统筹保护与开发、兼顾修缮与复建,创新城市更新道路,让“228街坊”成为了“焕新”典范,为上海城市更新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孙鑫/张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