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学的是建筑与管理;她,原本做的是国际贸易,却纷纷跨界转行养老行业,今天更是要一起走上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场, 来一场养老护理技能比武:为“老人”做超声雾化、给小腿骨折或前臂骨折的“老人”做现场固定,把行动不便的人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
3月30日,本市职业技能月度主题赛养老护理员项目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举行,此次比赛也拉开了2024年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月度主题赛序幕。
上海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养老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跨界而来,其中亦不乏一些年轻人。
看好行业前景,他们纷纷跨界干养老
李腾,今年36岁,已经是一名长护险护理站的站长,这次他来参加高级养老护理员项目的比赛。
“我父亲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听从他的安排,我大学考的也是建筑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在通讯行业干了几年。跨界投身养老行业是因为他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2019年,我在上海开放大学读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随后就转行到养老护理行业。”
5年的从业经验让李腾走上了管理岗位,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带领团队,李腾从未放慢自我提升的脚步。而提及转行的感想,他说,“后悔进入这个行业太晚了。”
秦利英是静安区一家养老机构的院长,也是跨界到养老行业的。她原先从事的是国际贸易,代理过日本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于是转行养老行业,逐渐成长为一名管理者。
对于养老行业,秦利英十分热爱,“几乎所有跟养老相关的培训我都参加了,也都通过考试拿到了证书,陪诊师、社工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还有院长培训……”如今,她手上大大小小的证书多得自己的记不清了,“少说十几本吧。”
已经拿到养老护理员的初级、中级证书,这次参加竞赛为的就是冲刺高级证书,她说:“管理者懂技能,才能更了解一线,也能更好地‘服众’,更好地管理和帮助一线。”
养老护理员供不应求,“还没拿到证书就被抢光了……”
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专业化养老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的供给还有待提高。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面临着人才缺口。
上海市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校长王兰介绍,近年来,养老护理一线员工特别紧缺,“我们每个月开两三个班的初级班,基本上结业证书还没拿到,就已经被各类机构预定了。”
人才供不应求,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比如居家养老,在家照顾老人衣食住行,月薪为6000-8000元;在长护险机构的一线员工大都时薪制,价格基本在40-48元,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也不用上夜班,但需要骑电动车去客户家中,比较适合稍微年轻一点的,月薪一般也能达到9000-10000元左右;在机构养老院,月薪普遍是5000-7000元,看似收入没那么高,但通常能包吃住,从业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刚入行的初级学员,年龄稍大,没什么从业经验的。
养老护理培训火了,六旬老教师考不了证也要学
“2017年我们学校做长护险医疗照护证培训,学员基本上都是55岁左右的外地农民工。”让王兰欣慰的是,近年来,养老护理员的学员越来越年轻化。很多30几岁,甚至是20几岁的大学生都会来参加培训。“这些年轻人来参加培训,获得证书后,不仅能够按照政策获得学费的全额补贴,还能够为将来从事养老产业加持一个技能储备。”
前几天,学校里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让王兰印象深刻。他们是一对退休的老教师,想来参加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即便被告知因为已经“超龄”无法考证,两位老人仍旧坚持,不仅报了初级班,还要报中级班。提及坚持报班学习的原因,老人们表示一来年龄大了,无论是夫妻间相互照顾,还是将来需要请人来护理,学习了养老护理技能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全年举办超300个赛项,参赛人数超4万人次
据市人社局相关部门介绍,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月度主题赛是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项目围绕本市“3+6”产业发展及急需紧缺目录项目,具备覆盖面广、通用性强、技术技能含量高等特点。在办赛模式上,月度主题赛学习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开放型和展示型办赛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2024年本市月度主题赛将按月在全市各区分类开展,预计全年举办超300个赛项,参赛人数超4万人次。其中,上半年月度主题赛竞赛活动计划开展170多场比赛。竞赛项目品种多样,既有钳工、养老护理员等就业需求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职业,也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高科技信息技术类职业。
此次月度主题赛养老护理员项目在静安区正式开赛,总共有200余人参加。据了解,养老护理员项目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区选手踊跃报名,在后续各区举办的养老护理员项目已累计报名700余人。
成绩合格的月度主题赛参赛选手可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对在竞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相关单位、个人等,予以通报表扬,对获奖选手给予配套奖励措施。对于成绩优秀且符合相关晋升条件的参赛选手,还将获得技能等级晋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沙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