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办了20年的公园音乐会,让徐阿姨与歌唱家成为忘年交,当年她有“神预测”!

作为全市首个公益性绿地公园音乐会,“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由徐汇区文旅局携手上海音乐学院共同打造,持续20年、500期、惠及人群累计超过150万人次,堪称徐汇区最早的社会美育雏形。无数上音学子在这一方舞台得以成长成才,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万千市民群众在这里得到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滋养。音乐会已成为沪上的一张公共文化名片与社会大美育的常青阵地。

3月30日,“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第500期演出

3月30日恰逢“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第500期演出,多位音乐会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都来到了现场,同大家分享他们与“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的动人故事或感人瞬间。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与92岁的社区志愿者徐月琴阿姨的“二十年之约”。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徐家汇公园的音乐会现场,听听这音乐会背后的故事。

《上海会客厅》节目

徐月琴阿姨是星期音乐会的忠实观众,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在星期音乐会的现场,总能看到她花白的头发、忙碌的身影,她对待音乐学院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又热情。2005年,徐阿姨与当时还在上音读书的韩蓬相识在星期音乐会的舞台,成为了忘年交,也见证了他从徐家汇公园的小舞台走上了国际大舞台。

徐月琴阿姨听音乐会时在打节拍

据徐汇区文化馆馆长戴菲菲回忆:

当年韩蓬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一直在我们(“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这个舞台上演出,所以他跟很多观众也是非常有感情的。我们的徐阿姨作为音乐会的忠实粉丝,几乎每期都会来参加,很少落下。徐阿姨当时就鼓励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而且对他们非常关心,嘘寒问暖,有时候会给他们送点吃的。

韩蓬毕业之后成为了著名的青年男高音,他开个人音乐会时,会给徐阿姨和一些老观众专门留票,邀请他们到剧院看演出。我们觉得这也是非常难得的情感传递,也是通过音乐会这个平台所发生的故事。

韩蓬3月29日参加了音乐会最后一次彩排,他在彩排之后告诉记者:

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是20年前创办的,当时我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从那个时候开始,学校经常有机会派我来参加这个音乐会,我算是当时参加音乐会比较多的学生,所以对这个舞台非常熟悉,也可以说,这个舞台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是我最重要的一个实践场所。

再次再回到这个舞台上,很高兴,也很兴奋,因为我去彩排了。彩排之后还是非常熟悉的——还是当年的地方和当年的工作人员,包括每一条路,走到休息区域熟门熟路了,一下就恢复了当年的感觉。

韩蓬与徐汇区“梦想合唱团”歌曲联唱

3月30日上午,作为在舞台上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代表,再次登台的韩蓬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我的太阳》《再一次出发》等歌曲,并与徐汇区“梦想合唱团”歌曲联唱;其中,《我的太阳》是他当年在音乐会上唱过的一首老歌。

演出结束之后,韩蓬用上海话笑着问徐阿姨:“今朝(今天)侬开心伐?”。徐阿姨则笑着回答:“开心,我一听到你的声音就浑身舒服。”

星期音乐会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引导学校内优秀学生资源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使学生们在这个舞台上磨砺专业技能,获得成长。在韩蓬看来:“在这个舞台上诞生了很多现在活跃在一线的音乐家,这是伴随着我们这批人成长的舞台。”

韩蓬与徐阿姨、潘先生合影

在现场,记者遇到了今年73岁的潘镇邦先生和一些市民,他们在音乐会结束之后等着与韩蓬合影。徐阿姨叫潘镇邦先生“小潘”,二十年前,潘先生和徐阿姨都参加了第一届“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当年还在上班的他曾经参加徐家汇公园的合唱团,退休之后,潘先生也非常喜欢音乐,还是一位上海歌唱家粉丝团的副团长。

潘先生告诉记者,他仍然记得徐阿姨当年就对韩蓬未来的发展有“神预测”:

“这个小囡下趟不得了(这个年轻人以后会有出息),不得了”,当时她就是这样和我们讲的,而大家也觉得韩蓬确实唱得很好。

韩蓬与徐阿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

徐阿姨告诉记者,二十年来,她从来没有忘记韩蓬的演唱,也希望上海音乐学院能够把这个合作传统继承下去,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据当天音乐会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教授介绍,除了男高音歌唱家,韩蓬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韩蓬是在去年12月入职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从舞台到讲台,他将多年来耕耘国内外歌剧舞台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们,带给学生们最前沿、最先进、最实用的表演理念和声乐技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