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的船只往来穿梭,航运繁忙,2023 年通航船只日高峰达 1080 余艘。面对水域狭长、通航环境复杂的现状,针对船只碰撞、火灾以及人员落水等潜在风险,如何提高应急处置响应速度?在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指导下,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在黄浦江核心区域部署了两个无人机机场,覆盖了从南浦大桥到杨浦大桥总长10公里、半径3公里范围的水域,水上消防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无人机便可自动飞赴指定地点,开展空中侦察,实时传回现场画面,通过日常巡查、沿岸安全监测以及关键区域建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黄浦江巡查质效。
▲黄浦江核心区域部署了两个小型无人机机场
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自动巡检
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航运繁忙,2023 年通航船只日高峰达 1080 余艘,为保障水域安全,需进行高频巡查。
以往,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水上支队的消防船艇在黄浦江核心水域,每天需执行早、中、晚巡航,每次巡航耗时 2 至 3 小时。更棘手的是,夜间能见度低,难以辨别船只,影响巡逻效果。
如今,在黄浦江核心区域部署两个大疆无人机机场后,水上消防指挥中心只需通过应用“司空2任务管理系统”预先规划航线,便可实现无人机每日自动空中巡查。
与以往的无人机需要“飞手”操作不同,水上消防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这两个机场的无人机便可自动飞赴指定地点,开展空中巡航、侦察。
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现场画面,可及时发现船只偏航、违规停靠等安全隐患。
▲夜间使用热成像相机,船只清晰可见
而且,得益于无人机的红外热成像功能,夜晚也能清晰观测船只,还可测温排查船只异常,有效预防船只碰撞、火灾等险情,实现了全天候巡检。
▲借助热成像测温功能,可排查温度异常船只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对码头、轮渡开展无死角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动火、潜在火情等风险,进一步提升了隐患的防范治理能力。
高效建模确保科学救援
除了全天候巡检,如遇船只碰撞、火灾或人员落水等突发险情,水上消防指挥中心可一键调度无人机,抵近侦察,为紧急救援提供最直观的现场画面和信息支撑,辅助开展救援工作。而且,无人机还可以搭载喊话器,进行紧急提醒。
▲借助“指令飞行”功能,无人机可实现一键起飞到场侦察
为提升救援效率,上海消防部门通过无人机拍摄照片后,利用“司空2任务管理系统”的云端建模能力,还可以便捷地构建“实景三维模型”,为制作消防应急预案提供数字化底图,目前已完成1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建模。
▲通过无人机+司空2任务管理系统,可创建重点区域三维模型
利用数字底图,消防人员能在救援演练中直观地进行预案推演,详细标注救援路线、避险航道和重要设施位置等信息。一旦事故发生,指挥中心能迅速获取现场模型,掌握周边环境,高效部署救援力量。
在救援(演练)结束后的案例复盘环节,消防救援人员基于事故前后的场景模型,可以识别船只位移、水域污染范围、救援力量部署等情况。
▲通过司空2任务管理系统可标注救援路线等详细信息
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处置过程、作战部署环节的科学性,还可以为将来类似的事故救援提供信息支撑。
截止目前,上海消防部门借助“应用司空2任务管理系统”已执行 39 次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并参与了 2 次水上消防实战演习。未来,随着“一网统管”体系的完善,“智慧消防”将进一步赋能水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来源:上海消防 作者: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