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在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揭幕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传播和弘扬灿烂的中华汉字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携手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24年仲春之月隆重推出“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及系列活动。昨日,“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揭幕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举行。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的总称,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其产生于殷商时期,兴盛于西周,存续1200余年,是甲骨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汉字的早期形态。其记载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典礼、征伐、赏赐、训诰、祈福等方面,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和深厚底蕴。

本次展览形式多样,既有展品展示,也有丰富多彩的工作坊,为校内外师生和观众提供了深度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的难得机会,参观者可以通过文字和语言看历史、读文脉、解文化、促交融。

现场,还举办了金文工作坊活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中外参观者通过青铜器型全形拓印体验、传统射礼体验——投壶、金文展主题丝网印制作、馆藏青铜器拼拼乐、青铜花纹章集章、砖雕青铜纹饰彩绘体验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感受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深邃,古人的风雅与智慧,让金文的魅力在指尖流转。

当天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双庆在博物馆多功能厅带来了一场题为《铜铸文明 礼耀中华》的精彩专题讲座。

据了解,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是实施语言文字科普教育和推动语言文字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展览开幕式举办期间,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还协同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金文进中小学”社教活动,致力于将金文文化辐射到更大范围。

据悉,此次“钟鼎千秋”——金文专题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28日。上外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原则,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国际传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