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提振信心,“宜商黄浦”龙年亮点纷呈

姜欣愉

龙年伊始,黄浦区打响新春第一枪,启动了“宜商黄浦”营商环境主题周活动,连续第六年发布《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报告》,开展了一系列新颖独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打造“宜商黄浦”的品牌形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发展信心。

2月22日,火爆全球的电竞IP《无畏契约》2024无畏契约冠军巡回赛CN 联赛启点赛,在黄浦滨江全新建成的“无畏竞技场”拉开帷幕,标志着又一全球顶级电竞赛事IP落户黄浦,助力上海“全球电竞之都”建设。

令人惊叹的是,这座专业级电竞场馆的建设,从破土动工到投入使用,仅耗时50个工作日,展现了“黄浦速度”。而这,仅仅是黄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激发开放发展活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城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黄浦区始终把“对标最高标准、打造最优环境”作为目标追求,注重凝聚全区“一盘棋”的营商建设合力。过去一年,持续加强系统集成和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9亿元/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全市第一,营商环境综合测评排名跻身全市前列。

新的一年,黄浦区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钉钉子精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为黄浦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与此同时,在黄浦这个地域面积全市最小、经济产出遥遥领先的中心城区,那些生动的营商实践、落地的惠企政策、未来的工作展望,或许能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创新启发和区域样本。

惠企服务、部门联动,让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

建设无畏契约这座专业电竞场馆的“黄浦速度”是如何诞生的?实际上,想要让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不仅需要各部门联动,更要从各个环节抢时间。

在黄浦区文化旅游局以及市区规划资源部门、黄浦区建管、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公安消防、街道、集团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严格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等,打出优化项目审批、监管的“组合拳”。

去年11月,经过多轮现场踏勘及讨论交流,《无畏契约》中国赛区“无畏竞技场”项目最终落地黄浦滨江3号船坞。此时,距《无畏契约》启点赛开幕时间紧张,但场馆尚未开启建设,又恰逢春节假期遭遇用工荒和寒潮天气,陡增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组与各实施单位积极商讨,划定工程关键线路及重点保障环节,分期分批完成全专业设计以保障招采和施工进场,做到抢而不乱,紧张有序地按计划实施。最终克服了一系列挑战与困难,项目如约按照时间节点交付运营单位。看到仅用50个工作日就建成的高水准专业级场馆,让前来勘察的美方代表直呼“不可思议”。

不止是无畏契约,在黄浦这片营商热土上,每一个项目的快速推进,都是黄浦区“全链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全周期”完善政务服务功能的最好体现。

2023年5月,黄浦区首创企业登记住所数字化系统“企易注”。“企易注”是黄浦区积极探索场地资源“数字化”管理的产物,在场地数据资源对接和自动抓取的基础上,通过“一次备案、免于提交”的方式,由场地运营方提供租赁信息,入驻企业无需进行任何额外操作,无需提交场地材料,即可办理登记。截至2023年底,“企易注”已覆盖黄浦区内70余座区域重点楼宇、产业园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64家场地运营主体参与管理,建立的地址库已有标准住所记录11207条,享受企易注便利登记的企业已有2095户。

此外,黄浦区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数字化智能规划审批,首创性完成相关软件开发应用,有效提升了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从“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从部门“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黄浦区以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智能审批、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让企业办事越来越便捷,发展环境越来越舒心。

招商引资、广聚贤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完全散去,黄浦区招商引资工作已迎来新春“开门红”,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2月23日,“雅集·中央科创区楼宇推介专场”活动成功举办,回应市场主体关于产业政策、场景应用和配套保障等方面诉求,与楼宇代表和科创企业共商共话中央科创区未来建设,共同描绘黄浦未来发展蓝图。

同月27日,“龙腾虎跃南外滩 乘风再攀新高峰”南外滩投促推介沙龙暨第二期“投资黄浦月月签”活动成功举办,现场为商贸、文化、科创、新能源和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签约企业赠送“黄浦投促服务包”,搭建平台促进银企“手拉手”,助力企业在黄浦更好发展。

同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颁证、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暨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市政府举行。此次集中签约中,黄浦区的外企德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拟)和恩富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分别与黄浦区人民政府上台签约,德勤中国作为黄浦区推荐的全球伙伴上台授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三家签约的外资项目,均属于科技创新领域。近年来,黄浦区把握科创回归都市机遇,聚焦产业、企业、载体三大关键,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商贸、健康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正在着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

监管法治、护航经营,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能更好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

黄浦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为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月26日,黄浦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审判白皮书》,白皮书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呈现,对司法实践情况条分缕析,从企业内部治理、企业投资交易、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总结了涉诉纠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梳理了相关案例,以期更好地帮助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对于涉外涉港澳 台、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活动而言,规范的投资交易秩序有赖于投资者、司法机关、行政部门三方的共同努力,而白皮书提供了清晰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此外,黄浦区内老字号品牌聚集,已占到全市老字号品牌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企业不仅面临传统的商标、装饰、装潢等方面的侵权困扰,同时也遇到更多涉及网络侵权的新型难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尤为迫切。

面对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侵权挑战,黄浦区在2023年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法治保障,实施了更加精准的分级分类监管。黄浦法院深入挖掘数据潜力,对近年来受理的涉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案件的纠纷多发点和易发点,为法官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裁判尺度和标准,为快速办理类型化案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协议,搭建融合“办案、教学、实践、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合作平台,共同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基地”,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审判工作提质增效,为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司法保护。

宜商黄浦、协同共治,凝聚多元营商共建合力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支持配合,也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建参与。《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实施营商环境协同共建行动,深化政企社学合作共建,建立政企常态化、制度化沟通机制。

主题周启动仪式上,黄浦区启动了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营商赋能合作,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9个办事分中心和10个街道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互动式、点单式引导咨询和远程虚拟窗口帮办,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级。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两大创新举措:一是首次成立了营商环境共建智库,主动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高校等专业力量的合作交流,邀请智库共同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经营主体诉求,持续为黄浦优化营商环境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感受度。二是率先建立“媒体观察员”机制,颁发首批“媒体观察员”聘书,邀请观察员全流程参与黄浦营商环境调研、座谈、评估等环节,共同聚焦营商环境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市场主体的关切和期盼、优秀的做法和实践,从媒体视角观察反映黄浦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提供国内外优秀做法借鉴,持续为黄浦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专业支持。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活力之源,是区域经济发展之基。从积极对标、以评促优到主动创新,黄浦区始终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命题上探索创新、突破前行,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