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由《周处除三害》产生的联想

看电影或者读书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些联想,想到有类似情节,或者有类似追求的电影,甚至,有类似气氛或者情境的电影。看了电影《周处除三害》之后,不能不想到另外几部电影,一部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另一部是卢卡·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2018版,还有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

《阴风阵阵》是电影大师达里奥·阿金图在1975拍摄的恐怖片,讲述一个年轻女孩,到德国一间老旧的舞蹈学校学习舞蹈之后,遇到的可怕事情。几十年过后,已经成为恐怖片里的经典。《阴风阵阵》2018版,采用了原作里的基础设定,却又加入了许多新元素和新故事。卢卡·瓜达尼诺对德国历史很感兴趣,因此,他用舞蹈学校里的事,和德国的历史进行对照。比如故事里女巫的由来,和女巫产生的方式。最后,真女神降临了,大开杀戒,消灭了那些冥顽不化的女巫。而且导演卢卡·瓜达尼诺还唯恐他的意图不明显,故意把故事放到了一个冷战时期。

《周处除三害》里其实也有同样的设定,和类似的故事堆积方式。陈桂林最后去的那个灵修营地,以及陈桂林的经历和觉悟,都让我想起《阴风阵阵》。人的冥顽不化,人的执迷不悟,人自以为获得了自由,但其实是受到了欺骗,而一个新的阶段,也不过是一个新的轮回,这些在《阴风阵阵》里出现过的观念,在《周处除三害》里也出现了。特别是最后那个大开杀戒的场景,那种无情、冷静,也让我想起真女神清除异类的场面。

很多人和我一样,也联想到了《杀死比尔》。《杀死比尔》用了邵氏武侠片的方式来推进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爱与恨的动机作为起点,引发了一场漫长的复仇,仇人的名字被一个又一个地写到名单上,又一个个地划掉。《周处除三害》里,也有这样的“名单”,虽然杀掉名单上恶人的原因,和《杀死比尔》很不一样,但逐个诛杀恶人,也成为这个故事的重要结构方式。

但也因为两者产生了联想和比较,让人不免发现了《周处除三害》的问题,它的问题是属于电影的那部分视觉的东西太单薄,不经看,哗一下就过去了,特别的奈飞趣味。《杀死比尔》不一样,它有一种属于电影的郑重其事,做戏做全套,把一个明明很单薄狗血的故事,用郑重其事的方式做出来了。不论故事、镜头语言,都有大量的戏仿成分,努力模仿邵氏武侠片和日本复仇电影,但因其戏仿的姿态特别慎重,特别夸张,反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获得了一种奇怪的诗意。也是通过这种比较,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些创作的秘密,通俗或者严肃之间,其实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通俗的故事,带着高度的自觉,有着充足的表现力,并且有自成体系的美学系统,所有这些都能做到极致,其实也就不是单纯的通俗了。

而《周处除三害》之所以让人联想到《老无所依》,并不是因为情节要素或者场景,而是因为阮经天扮演的陈桂林这个角色。整个电影看下来,其实可以感觉到,《周处除三害》里的陈桂林,和《老无所依》里哈维尔·巴登扮演的杀手有类似的设定,阴沉、偏执、执拗、钝感、有一套自己的哲学,眼睛炭黑,一旦设定了目标就走下去,像一头不为所动的藏獒。事实上,推动陈桂林行动的,也都是一些简单的动机,比如仇恨,比如金钱,比如扬名立万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渴望,他有自己的哲学系统,完全自洽,自圆其说,并且严格执行,不会有任何偏差,除此之外,他不会反省,不会哀痛,不为所动,精神生活不多,也没有多余的情绪。

于是,阮经天的问题就出现了,阮经天很好,有性魅力,也表现出了那种偏执和愣头愣脑,但问题是他太灵了,眼睛是有灵性的,是有反省、怜悯等等情感的,甚至会让观众产生渴望,渴望他有更多的前史交代,有更多的人际关系支持。一旦产生了这种情感,整个故事所需要的人物设定就不成立了。所以陈桂林身上产生了许多矛盾之处,小美和香港仔这条故事线,也就显得格格不入。而我能想到的,更接近陈桂林的设定的一个形象,是《追凶者也》里的张译扮演的董小凤,那种完全的懵懂,阴暗的失心疯。

不过,一个电影能让人联想起许多经典电影,并且产生互相映射、互文的可能,其实说明了它的完成度,也只有在各个方面完成了,这种联想才能够成立。《周处除三害》之所以大爆,也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做足了,和时代,和同时代的电影,声气相通,并且指向了时代暗疾。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