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他长期偏头痛,竟然与心有关?心上不能忽略的洞洞

2024年,元旦刚过,高铁站客流如潮。进站口,有一队大包摞着小包、大人牵着小孩的人群十分显眼——他们是10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及陪护家属。他们即将搭乘前往上海的列车,去上海医大医院接受爱心手术治疗。39岁的阿依,长期饱受偏头痛困扰。做了各种脑部检查结果都是正常,最终在心脏上找到了问题,检查结果显示:心脏卵圆孔未闭,腔隙性脑梗死。专家们提醒,对于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考虑是否有卵圆孔未闭存在,及时检查、封堵。

先心病介入治疗迈入“介入不留痕”新阶段

因为经济原因,阿依迟迟没能手术,只能靠药物长期维持、缓解症状。然而效果不佳,偏头痛发作频率越来越高,近几个月来出现多次晕厥的情况,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困顿之际,上海医大医院医护人员在新疆开展的“心动工程”公益行动给阿依带来了诊疗方案、手术经费支持等一站式全方位的帮助。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及减压病、偏头痛等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有益于这些患者,”主治医师、上海医大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李保军说道,“但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创伤大,可能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包积液、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已很少采用。”

李保军集结医大心外科、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会诊,充分评估和分析病情,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纯食道超声引导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术。力图实现补心不留痕,介入无植入。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及全面术前准备,手术在纯食道超声引导下开展,精密配合下,医生顺利将一枚可降解封堵伞植入患者心脏卵圆孔未闭处,食道超声指导下,先后展开双盘面、锁定、释放封堵器,完成封堵。术后超声观察示,封堵器成型稳定,双盘牢牢贴附房间隔,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效果理想,手术成功。

“太开心了!这么多年,心终于修好了,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安返病房的阿依坦言。

据上海医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李保军主任介绍,

纯食道超声引导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方案具有多项优势:一方面纯食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可直观清晰显示卵圆孔位置、解剖结构及其周边信息,便于手术医生匹配选择封堵器,实时引导封堵器到达缺损部位,实现精准卡位封堵,让手术成功率更高;不用X射线,避免辐射对人体损害;同时患者无需注入造影剂,尤其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另一方面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封堵器,植入患者心脏里,封堵器主体结构约1年后可以完全降解。此外,封堵器降解的同时,再生组织填充修复缺损,完成房间隔再造,结构恢复完整,保有组织弹性,不影响日后左心介入路径,最终实现有效封堵,又避免了远期风险。全降解封堵器获批使用,标志着先心病介入治疗迈入“介入不留痕”的新阶段,上海医大医院是首批应用的临床医院之一。

不能忽略的洞洞,警惕偏头痛与心有关  

卵圆孔未闭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的卵圆孔在出生后一年内自行闭合,未能闭合者在房间隔中部形成一个潜在的通道,即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脑栓塞、减压病等病症有关。

李保军介绍,

卵圆孔未闭致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具有共识的理论假说主要有3种:卵圆孔未闭相关右向左分流引起短暂性低氧血症导致偏头痛发作;血管活性物质穿过未闭合的卵圆孔,避开肺的代谢直接进入动脉系统,诱发偏头痛;矛盾微栓塞可能是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致病机制,尤其是先兆型偏头痛。来自静脉系统的微栓子穿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引起脑缺血、脑皮质易激,导致皮质扩散性抑制和偏头痛发作。

上海医大医院心脏中心提醒,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的几率很高,长期偏头痛且一直查不到原因的患者,建议到心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排除一下是否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况。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右心声学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考虑是否有卵圆孔未闭存在,及时检查,及时封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徐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