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滴水湖 世界的金融湾-滴水湖金融湾2025年将打造成新兴金融集聚新高地

“力争到2025年将滴水湖金融湾打造成新兴金融集聚新高地。”

在12月8日举行的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袁国华在宣介“临港新兴金融助推金融强国的愿景与行动”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以“新兴金融助推中国金融强国的新战略、新模式与新路径”为主题,共同探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临港实践”。

新兴金融是临港新片区面向未来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的重要举措。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一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新兴金融生态体系,努力走在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前沿。

新兴金融的三个关键词:

新、能、兴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出席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临港始终致力于将新兴金融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领域来加快推进、全力推进。在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探索践行新兴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临港的重要使命、重要责任和重要担当。

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制定出台了《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确立了新片区加快培育发展新兴金融业态目标和任务。

那么,何为新兴金融?

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陈选娟在发布《临港新兴金融发展报告》时,给出了她的解释。

陈选娟认为,新兴金融第一个关键字是“新”。新兴金融是在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互相融合形成的一种金融形式。简而言之,新兴金融是以新技术为支撑,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注重服务新的对象,关注新的战略需求。

新兴金融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能”。新兴金融的诞生是为了解决传统金融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传统金融面临着高的交易成本、金融包容性和普惠性不足这样一些问题,而新兴金融通过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融合,试图缓解和解决传统金融存在的这些问题。

新兴金融的第三个关键字是“兴”。新兴金融的发展不仅为金融体系带来创新和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整个经济系统注入了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借助新兴金融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多地促进更多的群体参与经济,推动创新和创业,以及引发实业产业链条的变革,进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提升。

袁国华在介绍“临港新兴金融助推金融强国的愿景与行动”时,也指出,新片区建设滴水湖金融湾,将突出“新”和“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城一带一湾

今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上海时指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

袁国华介绍说,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新片区的战略定位,新片区形成的“5+3”新兴金融行动方案,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人才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和航运金融。

滴水湖金融湾,则是作为统筹在岸与离岸业务、创新金融发展的重要功能承载地。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滴水湖金融湾被纳入“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将打造继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之后全市金融服务业“第三极”,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格局。

去年年底举行的首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滴水湖金融湾”品牌正式亮相,以“新兴金融,全球高地”为品牌定位,表达滴水湖金融湾与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带错位互补发展的品牌格局;以“中国的滴水湖、世界的金融湾”为品牌口号,彰显在金融领域向世界向未来的无限的探索力。

在首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指出,临港不同于陆家嘴和外滩,临港打造金融湾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新兴金融的发展,能为在这里落地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产业提供服务。”他认为,滴水湖金融湾未来将成为连接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的创新高地。

滴水湖金融湾:

已初具新兴金融中心雏形

在滴水湖金融湾,诞生了许多首单。

国内首个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个外商独资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融科技、首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首单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试点、首单金融租赁自贸区SPV跨境设备租赁创新等,均诞生于滴水湖金融湾……这些首单,见证了滴水湖金融湾在发展新兴金融方面的开放与创新。

今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在临港新片区内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支持保险资金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

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再保险“国际板”)于今年6月份宣布启动。截至目前,位于滴水湖金融湾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已有平安产险、安盛天平财险等15家财险公司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达信保险经纪等3家保险经纪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分公司。

根据国际再保险平台建设目标,平台将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再保险清算中心、成为我国再保险跨境分入和分出的双向通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机构设立首选地、成为全球重要离岸人民币再保险中心、成为我国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中心、成为国际再保险人才发展和培养的就业地、成为滴水湖金融湾高能级金融要素平台。

在再保险国际交易中心之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去年10月入驻滴水湖金融湾。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油气交易平台,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交易生态体系,支持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和供应链金融发展。今年3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手中国海油完成我国首单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提升了我国国际油气市场话语权。

今年5月22日,作为临港新片区支撑新兴金融、新型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的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揭牌成立,并于今年9月迎来了首届金融硕士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永久校址位于滴水湖金融湾的核心位置,遵循“金融+产业+科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立ESG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新项目方向,培养国内外新兴金融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高端金融人才。

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集聚区”正式启动。集聚区启动后,以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前沿产业为导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向标,打造基金谱系,兼顾孕育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同时“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持续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政策,吸引更多投资机构落户上海、在临港新片区长期发展。

可以说,随着众多重量级功能性平台及标志性的机构落户,滴水湖金融湾目前已初具未来新兴金融中心雏形。

紧邻滴水湖一环带的金融功能创新区,即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滴水湖金融湾所在地,规划占地面积1150亩,计划分期推进。

滴水湖金融湾首发项目已进入全速建设期,完成结构封顶52万方,地标建筑“荣耀之环”钢结构架起,城市天际线初具形态,将于2024年全面交付使用。目前已有太平洋保险、工商银行等8家头部机构签约定制办公楼宇。滴水湖金融湾二期项目总建筑量150万方(含地下74万方),12个地块已全面开工,现场塔吊林立,力争2025年整体竣工交付。

滴水湖金融湾:

2025年建成新兴金融集聚新高地

发展新兴金融是临港新片区的愿景,也是临港新片区参与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

陈金山表示,自2022首届滴水湖金融大会召开,临港新兴金融机构加快聚集,高水平金融开放平台加速落地,新兴金融新产不断涌现,新兴金融人才纷至沓来,新兴金融创新制度不断形成,滴水湖金融湾建设如火如荼、塔吊林立。

最新发布的“临港新兴金融助推金融强国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将滴水湖金融湾打造为新兴金融集聚新高地。

袁国华介绍说,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新片区将坚持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推进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为金融开放拓展新制度;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依托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的基础,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数字赋能发展的趋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催生新产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注重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普及性,让更多市场主体、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精准化新服务。

陈金山透露,下阶段,临港新片区将聚焦跨境金融型制度开放,努力打造国家跨境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将结合特有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推进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数字金融等新业态的更快聚集发展、创新发展;将继续打造年轻人之城、创业者之城,为广大金融人才提供最为宜业宜居的优良环境;将统筹开放和安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搭建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专家学者的“立体型”对话交流平台。

晨报记者 徐斌忠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