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12月27日即将登陆央视八套,预告片的审美风格有点浓烈炫目,拉满了观众的期待值。
不过在电视剧播出之际,我倒是更愿意推荐大家去看《繁花》原作者金宇澄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的“繁花——金宇澄绘画展”。画展中,展出了金宇澄为小说《繁花》创作的全部插图手稿原作,约有40多幅,这些插图,也是王家卫拍《繁花》时的灵感来源。
上海东一美术馆正在举办“繁花—金宇澄绘画展”
许多人看了电视剧《繁花》的预告片,从炫目的光影中,从对比度强烈的画风里,体验到了一丝《小时代》般现实魔幻主义的混血感觉。仿佛八十年前的上海、五十年前的上海、三十年的上海,被混搭在了一起,调出了一杯视觉鸡尾酒。
电视剧《繁花》预告片截图
虽然只是预告片,不能代表全剧的真正风格,但至少,看过金宇澄《繁花》插图原作后,你就会知道,金宇澄视觉世界里的上海和《繁花》,绝不是这般对比度强烈的浓烈耀眼。其油画,呈现一种杂糅的灰色,其插图,是一种类似于贺友直先生的絮絮叨叨的市井白描。
先来看金宇澄为小说《繁花》所作的几幅插图。
金宇澄为小说《繁花》创作的插图,主人公坐在思南路的屋顶上
插图跟美术创作有所不同,插图主要是为了说明故事情节。金宇澄的这幅插图,就是配合着小说的开篇——1960年代上海思南路上,阿宝和蓓蒂坐在屋顶上的情景。“瓦片温热,黄浦江船鸣。”《繁花》就是以沪生、阿宝和小毛三个主人公为线索,辐射出了生活在上海滩中的几十个人物。
这些插图都是散见于小说中的场景描绘。金宇澄自己也说,他为小说创作插图,一开始就是为了打捞记忆。
卖大闸蟹的女人
进贤路上的饭店
三官堂桥下苏河两岸的工厂
他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1960年代——1990年代上海的描绘,那些已经消失的街景、氛围、细节,都是通过插图,才一一回到人们的眼前。老弄堂里的住房格局、三官堂桥两岸的工厂场景、进贤路上的餐厅、街边卖大闸蟹的女人、穿着海军衫的时髦男女……
金宇澄笔下穿海军衫的时髦男女
但是,看了金宇澄“繁花”个展,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手绘地图。
在各式地图中,金宇澄细致地写出了很多已经消失的地名和单位。
金宇澄手绘《沪生读民办小学地点》
在这幅《沪生读民办小学地点》的插图中,金宇澄满满地画出了当年长乐路、淮海路、复兴路两边的建筑及店名,还把小说中人物的居所,一一嵌在了地图中,仿佛书中人物真的在那里生活着一般。
金宇澄特地为王家卫画了一幅《1960——2010上海消失的旧街道和设施示意图》。他表示,这几十年里上海变化最大的风景,是提篮桥、老西门、十六铺、董家渡、杨家渡、曹家渡、大自鸣钟等地区,包括浦江两岸那些普通的轮渡小码头,都已不在了。
金宇澄手绘《1960——2010上海消失的旧街道和设施示意图》
金宇澄喜欢手绘地图,地图唤起了过往记忆,也为电视剧增添了底蕴。
金宇澄生于1950年代的上海,他住过新式里弄、洋房、曹杨新村等,经历时代变迁,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多样化的插图,显示了他对于上海民居形态和生活样式的深度了解。
画展中,还有一类金宇澄关于上海的油画创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风》。
金宇澄油画《北风》
在这幅宽银幕般的油画中,两只巨臂拢住了街道和建筑。每个上海人看这些街道和建筑都感觉似曾相识,比如我看出来的就像是昔日虹口区三角地菜场附近。其实金宇澄表现的应该是上海大厦背后大名路、峨嵋路的交叉口。
还有一幅油画《理想》,画的是巨鹿路街景,但金宇澄展现了他的想像力。他说,我设想是,将来再过100年,这条马路的树长得太大了,人行道不能走路,只能在中间走。可能将来条件更好了,马路上有了机场的那种自动步道。所以这幅画就叫《理想》。
金宇澄油画《理想》画的是他想像中100年后的巨鹿路
有趣的是,跟王家卫的美术风格完全不同,金宇澄关于上海的油画甚至他的全部美术创作都呈现出一种灰调子,也许是他受到了海派油画艺术长期追求灰调子的影响。但金宇澄自己则表示,我画中灰调子多,其实上海那些年不就是灰灰的吗?
电视剧《繁花》将从12月27日起开播,而金宇澄“繁花”个展正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将持续至2024年1月28日,大家不妨追追电视剧,去东一美术馆看看金宇澄的画,顺便再买本小说回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