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果把房子留给孙子孙女,您是他们的好奶奶;您把房子捐给灾区的孩子们,您就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好奶奶!”
十五年前,“上海奶奶”沈翠英卖房给地震灾区捐款,感动了许多人。十五年间,她从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红心猕猴桃种植生产管理专家,从一名热心慈善公益的普通市民转变为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的创业者。
12月19日,“上海奶奶 聚爱蓝天”——“上海奶奶”沈翠英公益慈善十五年回顾展,在位于虹桥路2268号的上海农业展览馆开幕。现场以120幅照片、数千篇资料以及“上海奶奶”参与开发的消费扶贫产品展示为主线,展示了沈奶奶自2008年到2023年的公益之路。
15年前,她卖房捐款450万元
沈翠英的爱心故事始于2008年。当时,她是上海第四聋哑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将位于上海最繁华商业区域的一套140多平米的商品住宅捐出,以表达一名“园丁”对于灾区“绿苗”们的深爱。
沈翠英的孙子朱纪扉当时读小学二年级,他至今仍记得房子拍卖成功时,全家人都很激动,“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家庭也都很支持”。
沈翠英卖房捐建学校的事迹很快传开,她也被亲切地称作“上海奶奶”。当年,“上海奶奶”成为抗震精神的符号之一,激励着人们投身公益慈善。
最终,这套房产经拍卖筹得450万元善款,并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给四川省都江堰市。
2009年9月,随着都江堰尚慈翠英小学拔地而起,沈翠英的“善愿”得以实现。学校建成后,朱纪扉和妹妹都去上了“开学第一课”,“我妹妹的‘小学第一天’,就是在捐建的尚慈翠英小学上的”。
摸索中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她的晚年生活一定是轻松惬意的。然而,她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道路。
她积极投身公益助农事业,投资帮助都江堰猕猴桃打通销路、打响品牌,并渐渐拓展到帮扶云南贫困地区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
在朱纪扉的记忆中,奶奶原本是个挺爱“玩”的人,平时喜欢跳跳舞、打打麻将。但这十五年来,她一心扑在了公益助农事业上,很辛苦,但她始终坚持。
为了更好地将上海的农业技术引导到都江堰的猕猴桃生产中去,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克服年龄阻碍,“上海奶奶”在都江堰建立了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
“每销售一颗猕猴桃就是对都江堰群众抗震救灾的最好支持!”为了保证猕猴桃品质对得起“上海奶奶”的荣誉,她坚持从育苗、种植、包装、冷链、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亲力亲为,确保将最优质的红心猕猴桃交到支持她的上海市民手中。
但对于这个复杂的流程,沈翠英完全是门外汉,只能从头学起,吃过的苦、踩过的坑不计其数。“上海奶奶”的红心猕猴桃产品深受市场喜爱。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品牌产品还在长宁区开设了全市唯一的一家授牌扶贫产品推广点。
孙子接过爱心接力棒,延续公益精神
今年10月,“上海奶奶”沈翠英病逝。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她仍然牵挂着学校的孩子们,牵挂着农产品的销路。
在回顾展的活动现场,朱纪扉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续签了“沈翠英”专项基金的合作协议,正式接过爱心接力棒,延续“上海奶奶”的公益精神。
该专项基金会计划于近期实施“浦江爱,岷江情”公益项目,将组织来自都江堰的孩子们入住上海志愿者的家庭,与志愿者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体验上海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同时安排孩子们参观上海高校、一大会址、博物馆以及迪士尼乐园,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视野。
“之后我们会用好专项基金,号召社会共同参与,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 朱纪扉是一名“00后”,之前的重心主要放在学业上。在这次筹办展览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他对奶奶的坚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看着这些照片,我感觉到她真的很开心,也看到被帮助的人,他们也都是很开心的笑容。”
在筹办过程中,朱纪扉也切身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由于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经验不足,正是在很多志愿者和朋友的帮助下,本次回顾展今天在上海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将持续至12月25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