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耕耘路,聚力向未来”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10周年庆典昨日在青浦区体育文化中心举行。
就像开场鼓舞《盛世龙腾》的激昂鼓点,过去的10年,这家从无到有的协会,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影视产业令人振奋的高速发展,也用典型的“上海服务”为上海影视产业营造出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为上海构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贡献出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成为全国瞩目的影视产业发展的“上海样本”。
仪式上,协会对过去10年中的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颁出基石奖、杰出贡献奖、校企耕耘奖、特别支持奖、特别贡献奖等奖项,表彰了一批优秀会长单位、优秀理事单位、优秀会员单位、优秀工作站。
从无到有,协会随上海影视产业共腾飞
2013年6月9日,上海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行业协会挂牌成立。不过,成立之初,习惯了各自为战的上海影视企业,对协会的存在相当“无感”,会员单位不足百家,举步维艰,完全无法践行做好政策传达和反应企业诉求的协会定位。
因为针对影视企业的工作经验丰富,于志庆临危受命,担任秘书长。协会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协会也迎来了上海大力发展影视产业的良机。
在他上任半年后的10月份,被业界称之为“上海电影新政”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上海影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我们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所有协会工作人员全都走出办公室,拿出真心去和影视企业交朋友,想企业所想,为他们解决困难,也帮他们出谋划策,找准发展方向。”于志庆回忆说,因为事事有落实,很多影视企业开始真正视协会为“娘家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到协会,要求加入成为会员单位。
2015年,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势头,协会更名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服务范围更为广泛。
10年之后,协会相较于成立之初规模翻了十几倍,已经拥有会员单位1300余家,设有投融资、法务、制片人、编剧、国际交流、后期制片、元宇宙等专业委员会,覆盖了当下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
协会在2017年、2022年先后被上海市社团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于2017年9月获得“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21年6月,协会党支部荣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以及2021年12月荣获“2021年上海市品牌社会组织”称号等多项殊荣,真正成为了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从业者的温馨大家庭。
“过去的十年,我们协会见证了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加速建设,也见证了我们会员单位在创新和竞争中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会长杨文红说。
上海服务,让上海影视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协会的服务触角,也渐渐开始辐射全国。
“我就是受益者。”导演、演员徐峥在活动中和阎建钢导演、唐季礼导演、刘江导演、演员郑恺对谈,动情讲述了自己拍摄《爱情神话》以及此前一些影视作品时在上海得到无微不至服务的故事。
徐峥说,自己年轻时看好莱坞电影的录像带时发现,“美国人一拍片就去纽约,在城市里折腾,或者去拍巴黎、拍东京,我就在想,中国要拍电影,上海作为国际化的都市,绝对不可以缺席。”
于是,他的多部电影都选择了在上海取景,经介绍,他得知了协会和拍摄机构能帮忙协调取景地,从此,他在上海的拍摄之旅非常顺畅。
“拍《我和我的祖国》的《夺冠》单元时,在拍摄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把静安区一处待拆的弄堂恢复成上世纪80年代女排三连冠时的弄堂,那一刻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大家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徐峥和许许多多的同行一样,感受到了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带来的便利。
2014年年底,为了做好上海电影新政的“服务窗口”,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于2014年12月27日在电影工作会上挂牌成立,由协会运营。谁也没能想到,仅几个工作人员的小小团队,后来竟然能成为全国闻名的“剧组老娘舅”,被业界和媒体誉为“小支点撬起了大产业”。
2019年年底,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也挂牌成立,与拍摄服务机构一起,成为协会服务全国影视产业的“双引擎”。
“上海服务”是上海的四大品牌之一,也是个金字招牌,而拍摄服务机构和影视版权服务机构的高效运行,让上海影视产业的发展,走上了与其它兄弟省市靠影视基地等方式完全不同的产异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许多优秀影视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在地属性,上海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之一,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中充当了城市底色,也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剧组很愿意来上海拍摄,但他们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开始又有着距离感,总觉得在这里拍摄会很难,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真诚的、免费的服务,告诉他们,上海欢迎他们来拍摄、来创作!”身兼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主任、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主任数职的于志庆说。
截至2023年11月底,拍摄服务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3307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11359件次,协调类服务1948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机构服务至今为0投诉。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7968家,其中上海单位5730家,外地单位2238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767个,其中上海剧组400个,外地剧组367个,在库推荐影视拍摄取景地数量417家。
截至2023年11月底,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受理版权协调咨询803例(包含电视剧政策咨询、申请剧本公安协审、版权运营专项咨询等),协调影视版权纠纷279例(包括申请法务协助,合同纠纷调解等),版权金融服务141例(包括投融资指导,IP开发运营等),举办线上线下影视版权讲座80场,中心公众号共发布影视版权法律知识问答108期,影视版权微讲堂周周答62期,累计问答数近510个,影视版权系列案例50期,影视版权微讲堂以案说法32期,特定情景实操式法律知识专问专答8篇,影视版权一周资讯134期,影视版权讲堂抖音内容录制12期。
此外,还编印《上海市影视版权中心手册》一套,《上海影视版权指南》一套,《影视版权普法手册》三本,《影视版权案例详解》二本,《影视版权一本通》一本,编撰《行业视界》(双月刊)八本。
十年耕耘,协会亦是上海影视产业辉煌的缩影
上海作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百年历程。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依然是我国广播影视创作的重镇和主战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的成就,正是过去10年来上海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创作方面,十年来,协会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全面小康”、“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大力服务会员单位创作精品佳作,推出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多部“上海出品”影视佳作荣获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爵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主流奖项。
很多上海出品的精品,都在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走出去”,到海外讲好中国故事。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上海的影视产业也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带动国内影视产业一起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加强青年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夯实人才基础,促进队伍建设,为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繁荣和稳定奠定基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