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但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有待提升。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糖尿病健康管理?近日,平安健康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起并编撰的《数字化糖尿病管理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毛凡博士在题为《基于平安百万慢病项目的糖尿病线上管理效果分析》的主题分享中,介绍了研究报告相关情况:
该研究分析了平安慢病管家线上控糖训练营的数据,结果显示在结营6个月后,参与线上控糖训练营的用户血糖达标率保持在57.3% ;针对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详细的数据趋势分析发现,入营时血糖异常的用户,空腹血糖从开营时的7.54±2.13 mmol/L下降到结营时的6.44±1.42 mmol/L,进一步在后续1个月随访时改善至5.68 ±2.05 mmol/L,类似的趋势也在3个月和6个月随访中观察到。”
报告结论表明,结合线上管理工具和企业微信社群控糖训练营的生活方式医学管理方式,采取的主动健康干预措施与参与者的空腹血糖降低直接相关,对改善管理对象的健康结局提供了有效的影响,能显著提升管理对象的依从性,对于血糖控制和改善具有长期效果。
平安健康资深副总裁韦永军表示,下一步,平安健康将继续发力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传递科技温度,与各界深入合作,为慢病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和贡献。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慢性病防控风险。如何创新主动健康干预策略,推进生活方式医学建设?在圆桌会议环节,上海慢病所所长施燕表示:
实际上,慢性病从危险因素到疾病发生,再到之后出现并发症,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这个‘慢’给到我们机会和时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早’字出发,从‘未病’的时候就开始注意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养成每年体检的习惯,尤其是一些高风险人群,关注到指标发生变化或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出现疾病后,还要规范治疗,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对于预防疾病的并发症等也有好处。”
在区域慢病防治中,如何发挥数字化医疗管理工具的作用?施燕介绍,“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或是提供线上慢病管理服务,为社区人群、职业人群、高危人群等提供服务。目前,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如果经过评估成效较好,后续会进一步向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