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曾的 | 评分低至4.8、热度不及预期,这些“高配剧”怎么了?

全明星、大IP,还有“一分钟换N套服装”的服化标准……最近上线的都市情感剧,几乎都有着不俗的制作配置,甚至早在拍摄期就被网友盖章认定是“待爆”之作。

然而,情况真的如此吗?

白鹿、王鹤棣的《以爱为营》豆瓣评分低至4.8,老土、悬浮的批评不绝于耳;

龚俊、钟楚曦的《我要逆风去》在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上排名落后,前十集平均收视率仅有0.366%;

罗云熙、章若楠的《治愈系恋人》,钟楚曦、张云龙的《最遥远的距离》等也都反响平平,只能在粉丝的滤镜中“持续火热”。

“高配剧”为何难以获得高热度、高口碑?让明星演员趋之若鹜的当代都市情感剧,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尴尬的路口。

土味霸总,大不如前

商场大门洞开,员工整齐列队迎接,而他走路带风、目不斜视……十多年前,《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偶像剧开启了观众对“霸道总裁”的想象,也让“霸道总裁”成为一类特殊的人设,活跃在各类都市题材作品中。

谁又能想到,这种十多年前的运镜与出场方式,在这个11月再次重磅出击。

以《以爱为营》为例,男主角时宴的“霸气”与“矜贵”需要通过慢镜头360度旋转式呈现,由下向上的运镜看得人头晕目眩;而动不动手扶金丝边眼镜,一本正经高捧杂志阅读的状态,同样传递出一种做作的感觉。用网友的话来说,这样“霸道总裁”放在十年前都嫌老套,怎么今天还有人在拍?

不仅是糟糕的运镜,《以爱为营》也集齐了各类悬浮的情节与设定:男主角年纪轻轻就站上了金字塔顶尖,但他除了和女主角互撩之外似乎没做过什么正经工作;女主角郑书意是文采卓绝的杂志主笔,但当她有了专访男主角的机会,满脑子想的却是如何以倾国倾城之貌撩拨总裁。且不说合不合理,创业者和记者的职业形象受损是没跑了。

倘若这样的纯爱能拍得动人心弦,多些土味倒也无妨。然而,男、女主角互相推拉了十多集,所谓爱情依然要通过土味情话和意外的身体接触达成,当真是有点不尊重观众了。

同期的《我要逆风去》呢,一边将男主角徐斯设定成冷酷理性的投资人,一边加入了女主角重振家族企业、老品牌谋求复兴的线索,大有“偶像剧”划清界限的意思。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投资人依然是“土味”恋爱脑,手把手教女主角创业的姿态,与理性根本沾不了边。

换句话说,最近登场的“霸道总裁”们,不仅和十多年前相比毫无进步,反而有了明显的滑坡。虚假的成功,做作的相爱,顾影自怜的表演……粉丝们或许可以自我安慰偶像们“脸在江山在”,普通观众却着实忍不了这口陈年剩饭,“霸总”们越来越不讨好,毫不意外。

不是“偶像”,更不是“现实”

除了集体口碑下滑外,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高配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们在宣传推广时往往喜欢给自己打上了花花绿绿的新标签,努力与大热的现实主义题材沾边,愣是不肯将自己归类到所谓“偶像剧”的范畴里。

为什么?

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多年来,部分粗制滥造的作品影响了大众对偶像剧的观感。立意低、品质差,一度成为外界对此类作品的普遍印象。为此,越来越多影视剧试图通过加入行业背景、现实关怀等元素,打开格局,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火热一时的医疗、消防、律政、运动题材情感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但是,写实终究不能靠嘴说。如果想要凸显现实的关怀,主创团队至少应该试着统一风格,让故事现实,让人物真实,让表演落地。热度不及预期的《我要逆风去》《治愈系恋人》《最遥远的距离》等等都有这样的问题:表面上作品是加入了商战、罕见病、失去爱人后重新出发等不同议题,但在实际呈现时,与现实相关的内容要么轻描淡写,要么逻辑谬误,反而成了作品被诟病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偶像气质也不应该成为作品的原罪。以2023年上半年热播的《夏花》为例,虽然主创集体否认是“偶像剧”,可唯美的运镜、男女主角之间满满的张力,依然提供了宛如偶像剧般的唯美体验,因而获得观众认可。

从这个角度上说,“高配剧”的集体遇冷,并不在于“偶像”,而在于创作者的定力不足、自信有限。既想要明星流量拉人气,又想卖弄现实关怀博好感,最终只能是左右顾不上,故事、表演都稀碎。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