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的素材,一手的情感

初看新片《二手杰作》的预告片,我是有吓一跳的,感觉对于文坛八卦的影射好像过于直白,表面上看它要好好吐槽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交手并败北的文化现象,顺便嘲讽一下热搜的游戏规则、网暴等时代症候。可是等我真的走进电影院观看时,发现这部电影骨子里,它居然成为一个父亲,一个老派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在痛苦中涅槃,在死寂中和解。

男主角于和伟贡献了有碾压效果的好表演,就像把曹操的狷狂和刘备的憋屈集于一身,丝滑切换,看得过瘾。而曹操、刘备又何尝不是中国中年男人两幅戏剧化面相,电影大概率是改编自一部好莱坞喜剧,已故喜剧巨匠罗宾.威廉姆斯2009年的同名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故事内核是这样,一所重点高中里,生活着一对废柴父子,阴差阳错,儿子从女生宿舍楼上摔下来,一时半会醒不过来,情急之下,父亲给出解释版本,为什么?是为不被俗世所容的高洁、纯粹,猛兽独行,哪怕为理想血肉模糊。孩子所谓的遗书还有遗作被放到了互联网,这是不世出的天才作家。答案呼之欲出,儿子“死”了,父亲代子出书,书稿其实都是自己被出版社退回的“废纸”。于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生死扣诞生了。儿子“死”了,但是又以天才作家的面目活在疯狂的粉丝心中,代表着理想主义在流量时代的潋滟浮光。父亲在庸碌中其实早就“死”了,被领导、学生、老丈人甚至老婆都瞧不上,但是这次借儿子的名字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儿子的浑噩、荒唐被一笔勾销,班花当神崇拜。老子的平庸、窝囊也被忽略不计,一百万销量让他可以带着儿子的名字登上年度人物领奖台上,徐峥、宁浩亲自颁奖。

说起两场让我泪湿的戏,第一场是恼羞成怒的父亲像末路疯汉逼苏醒后的儿子说:你的书到底谁写的?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百口莫辩,学生群起嘲讽,斯文扫地。这一刻想到了《霸王别姬》,被围攻的“虞姬”,是戏霸,戏疯子。真正摧毁的其实不是所谓畅销书作家的尊严,而是父亲一时没有珍惜的师长身份,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一旦到了要自辩的环节,当事人名誉已经岌岌可危。另一场是为了救人,父亲“好为人师”,讲人生道理,一定要学会和解,结果人是救了,自己一出溜也从天台跌下去,此时,BMG是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过往种种倔强,如电影般掠过,和解了吗?以“死”和解算吗?结尾字幕里兢兢业业上课,依然笔耕不辍的马老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充满无奈。

演员于和伟凭借极强的信念感,可能演了一个他之前并未接触过的角色,复合了父亲、失意者以及酸文人等诸多人格,夸张的表情动作又不能让人觉得油腻倒胃口,这里的分寸确实比较难以拿捏。为此,于和伟大概是发明了偏分头的演法,如何让它有情绪,激动、尴尬、痛苦、决绝……电影在他的演绎下,从“父子主题”悄悄地滑入“中年危机”命题,并且精准地锁定了,码字男人这个族群。“二手杰作”的片名很像是我们当下一个绝妙讽刺的寓言,一手的情感无所安处,薄脆如纸,而二手的只要脸皮够厚、说不定也能杀出一条血路,杀着杀着,还真能渗出一些隐秘的真情真表达呢,谁知道呢。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