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鸡毛菜、萝卜……10+个蔬菜品种!西岸美术馆旁边竟然开了个菜园

最近经过西岸美术馆沿江侧入口附近,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儿多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园!香菜、茼蒿、广东菜心、木耳菜……这里有着十余个蔬菜品种!

9月底,“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拉开序幕之际,西岸美术馆同时推出“上海菜园”计划。该项目由艺术家崔洁发起,在西岸美术馆旁开辟菜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种植计划,并邀请附近的、前来或不曾前来美术馆参观的、以及各地的不同的人群共同加入,从旁观者的身份脱离,成为展览的参与者以及共创者。

艺术家崔洁的助理董女士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同时也负责了这次西岸美术馆菜园的前期种植工作。她说:“刚开始种下去的时候,可能会有宠物之类的破坏,公共区域这些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这很真实,也是区域有活力的一种表现。”

四位来自新华街道的市民也参与了此次的菜园种植,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支“有种行动队”,扎根社区,建造和运营了一个社区菜园空间,目前已有超过50人的规模。负责人之一的陆女士说:“我们有时看到果儿结上了,过两天就不见了,所以种植过程中能留下影像也很宝贵了。”

但好在,经过一个月的耕种,这片“上海菜园”如今顺利长出不少绿油油的蔬菜,第一批“艺术蔬菜”也正式迎来采摘。

说到这项“上海菜园”计划的起因,艺术家崔洁向记者透露,她现在的工作室位于松江,在这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她发现了许多即将新建高楼的荒地,而这些地在闲置的过程中,周围的一些农民或有种植经验的人就会聚集起来,将这片土地开荒。

“菜园几乎无处不在,但也很容易忽略,高架桥下面、花坛周围、行道树的背面、绿化带的角落里……在所有可能会被利用的土壤和有阳光的地方,种植的热情无处不在。这种微景观隐蔽以视觉秩序为主导的城市景观之下,悄悄修补着现代城市所制造的生态裂隙。”这也成为了崔洁发起这项“上海菜园”计划的契机。

每个人或许都有过种植的经历,从童年时探索水培绿豆芽的奇妙,到长大后办公室里绿油油的治愈,付出后总能收获情感上的一方天地。

而菜园是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乡村里“把酒话桑麻”的闲适惬意,是都市中,“守拙归园田”的心灵寄托。菜园也是美术馆内外,联结邻里和过客的一片精神绿地。西岸美术馆的“上海菜园”项目首次突破馆内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将项目外延至馆外,并通过观众自身种植故事的分享、蔬菜耕种、分享会等形式,去打破公众与艺术的疏离感,试图打造一片全新的精神共栖地。

该项目将持续至2023年11月20日,项目期间还将推出多场分享会,开展实际的种植计划等公共教育等活动,与观众一起从不同角度触及、深入艺术,同时激发主动交流,共同体验秋日丰收的喜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燕菁 实习生 周翼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