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工作了13年,习惯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和听居民讲家长里短,一下子歇下来多少还有些不习惯。”今年9月,盛泽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李云平结束了奔走在社区基层的工作。回忆退休前每天往返浦东与黄浦之间,而今三个多月才来外滩一次,看着辖区内熟悉的一切,回忆涌上心头。
有一种喜悦,叫喜圆居民“新居梦”
任职13年来,让李云平最难忘的工作,莫过于金陵东路地块旧改征收工作。在此次旧改征收工作中,盛泽居委涉及的居民有近一千证。李云平当时在盛泽居民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一职,在一轮意愿征询前,李云平为摸清负责区域里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常常前往松江、崇明等地,还要整理数据工作到深夜。“本来以为是打打电话联系联系的事情,没想到人户分离、电话空号、信息错误等情况层出不穷……虽然摸排过程辛苦,但是一轮征询以高比例通过的结果非常让人开心,也有了继续奋斗的信心。” 李云平如是说。
对于居民而言,征收所的工作人员是陌生人。很多居民甚至起初抱着对立的态度,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和居民说得上话的社区工作人员。在李云平负责的94证中,一户人家让他记忆尤深,由于对补偿款不满意,这户居民对征收所工作人员非常抵触,电话不接、门不开。对此,李云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上门做思想工作。“这户居民一开始根本不理睬征收所的工作人员,很多工作推进不下去。”李云平回忆,“类似的情况我们和宝兴居委都遇到过,私下里会互相交流工作方法。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比较熟悉,多少能说得上话。在交流中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人都是讲感情的嘛!多次沟通后,最终这户居民投下了同意一票。”
有一种底气,叫人口底数记在心

李云平先后在外滩街道新建、盛泽2个居民区任职,他以“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建”为社区服务口号和工作原则,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贴心服务。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居民区工作前,李云平曾是一名工程师,主攻工业电气自动化,还考入了世博中国馆工程师。
正是这样的“理工男”,却也可以把社区繁琐的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2020年下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李云平还出色地展现了“理工男”的优势——用电脑绘制出盛泽居民区的人口普查示意图,为人口普查员入户普查提供方向。
辖区里有多少个小区,多少套房子,李云平都了然于胸,出于对居民区的熟悉,绘制出的示意图标注了居民住宅、地标建筑、道路绿化等,不仅位置精准,还方便人口普查员入门摸查。他说:“要让人口普查员一拿到示意图,就能精准地找到具体位置,这样才能省时省力利于工作开展。”
除此之外,李云平还一栋栋、一家家地走访,记录摸底调查的基本资料等。在普查中,难免遇到居民不理解的情况。有的住户不愿意配合,李云平耐心解释、向居民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有的则是早出晚归,上门碰不到人, “一次不在就多去几次,总会遇到的。大多数居民看到我们的诚意,也很客气,贴心地问我们累不累。有辛苦、委屈,也有感动!”李云平娓娓道来。
有一种坚守,叫站好“最后一班岗”

“没想到,在临退休前,还有机会可以和同事们这么密切地相处。” 今年初春的大上海保卫战,李云平在危急时刻,当起了“逆行者”,以饱满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在接到社区封控管理的通知后,李云平连夜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返回岗位,留宿在居委会闭环管理,24小时待命,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抗疫。这段时间,李云平带领一支由退休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等多名人员组成的“战斗队”,开展疫情防控与居民生活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众多在职党员报到加入,负责运送物资、消杀维护等事项。哪栋楼有独居老人、哪栋楼有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李云平都一清二楚。当时,社区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小区出不去了。李云平回忆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给予了老年人更多的关心 ,并多次上门安抚老人焦虑情绪,尤其在发放物资时会特别留意他们的所需所想。”

“那段日子里,我苦着、累着并快乐着,但所有的这些将成为我铭记一生的经历。”李云平说,作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就需要真正站立在一线、行动在一线,真正沉下身子、竭尽全力,做基层和百姓最期盼的事、最需要的事。
【记者手记】
“守住前辈的火,绽放自身的光,开辟明天的路。”
采访中,李云平也坦言,在岗中也曾经抱怨过居民区工作的繁琐,想着退休后立刻清退工作群,但真的到告别说离开时,却内心满怀不舍。时至今日,还会有一些老居民还会习惯性地向李云平“求助”,一些居委干部向他“请教”,李书记还是会一一回复,耐心解答。
对于他而言,即使离开居民区,但那份责任和情怀并不会褪去,他也将在有需要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蒋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