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百模大战”还在进行中,在大量科技企业发布了大模型之后,竞争的维度进入到如何快速落地,甚至是商业化变现的阶段。
行业研报+大模型,研报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倍;高效提炼海量产品文档数据,节省70%人力成本;实现政府网站数据的高效内容萃取,效率提升80%……这是小i机器人在推出华藏通用大模型之后,与生态伙伴共创的部分成果呈现。
“华藏通用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操作系统’,具有‘可控,可定制,可交付’的核心特征,而大模型真正的成功在于实现商业变现。因此,小i基于华藏通用大模型建设华藏生态,持续引领AI商业变现之路。”小i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袁辉说。
通用大模型承载数据越多,服务器的压力越大,对算力要求就越高,这让推出大模型的科技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的挑战:如何解决产业侧的落地问题,如何把“烧”出去的钱再赚回来。
大模型,加速对外对内赋能
实际上,大模型市场的升温,很多企业不管是否公布大模型,都已经在通过AI技术,进行对内对外的赋能。
嘉兴元贝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钱意佐表示,公司与小i共创的元贝贝智能婴儿床,通过多模态的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分析,不断迭代母婴健康管理服务,打通智能母婴应用场景,实现商业共赢。
小i集团高级总监文陈成表示,华藏生态共创,已经在智慧金融、智能服务、ISV、IoT等领域沉淀成果落地,达成商业变现。比如在ISV领域,小i与Nexify等生态伙伴合作,落地了市民听证+大模型成果;与上海易路软件有限公司携手,高效梳理政策信息,共创了人力资源+大模型成果。在IoT领域,小i与北京皓仙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创,打造了华藏智能心理音箱,为现代社会的心灵需求提供重要的情绪价值。
11月1日,阿里国际站将上线一款名为“生意助手”的外贸AI产品,向所有商家开放。据了解,这是第一款真正深入产业、形成商业模式的AI产品,内测数据显示,AI生意助手能帮外贸商家提升约19%的曝光量。
这款AI生意助手拥有智能发品、智能接待等功能,原生内嵌于外贸的所有环节,并基于阿里国际站的实时洞察,能根据外贸场景快速智能地给出实用建议、一键生成图片视频等实用素材。“都能拿来直接用,甚至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对海外市场的新认知。”一位参与内测的商家反馈说。
深圳市免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泽夫表示,阿里国际站的这款生意助手可以帮助把原本自己的“中式英文”润色成生动有感情的回复,在接待的及时性、沟通质量上都大大提高,“内测阶段我们就观测到,样品单和订单数已经提升了20%。”
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
确实,多数大模型企业已经聚焦在行业侧的应用,从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
比如在医疗领域,各大企业都推出垂直的模型,有人此前做过简单的统计,涉及到医疗的大模型超过40个。
不久前,商汤发布升级版医疗健康大语言模型——大医。大医内嵌医学“场景集市”,包含13个预设场景,并支持提示工程自定义、长程记忆存取和医学知识库查询总结等个性化功能,帮助医疗健康产业链上下游机构根据实际需求打造专属医疗健康大模型,推动行业全方位数智化转型。目前商汤已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机构开展合作,实现大医在具体医疗健康场景中的落地。
9月百度发布了灵医大模型,也已与固生堂、零假设等达成合作,并已定向向公立医院、药械企业、互联网医院平台、连锁药房等200多家医疗机构开放体验,为患者、医院、企业等提供AI原生应用。
华为盘古大模型也把医疗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9月华为云发布了医学大模型,并很快携手润达医疗发布了“良医小慧”医疗大模型。同时,盘古辅助制药平台可以一站式支撑药物设计全流程、全场景,使能药物研发效率提升,同时降低药物设计门槛。
除了医疗,其他领域的大模型,也纷纷冒出来,并开始落地。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文心行业大模型的数量已经达到11个,覆盖能源电力、金融、航天、传媒、影视、汽车、城市管理、燃气、保险、电子制造和社科多个领域。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23 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到2028 年,其规模将达到1095亿美元。而中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元人民币,并在2028年达到1179亿元。
大模型的热潮仍然继续,商业化落地和变现,将成为持续关注的焦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苗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