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之外”周建朋山水画特展10月18日在上海中心大厦宝库文化中心揭幕。由荣氏文化基金、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箬溪文化(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此次展览,汇集了青年艺术家周建朋十几年中游历世界所创作的绘画精品,体现了他对艺术发展、人类历史演进和生命价值的思索。
展览现场
温州籍青年艺术家周建朋与上海渊源颇深。2019年“寻踪: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行;时隔两年后,周建朋又在上海朵云轩举行了山水画个展。如果说前两场展览基本上都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生活的体悟和描绘,那么此次“万卷之外”展,则像是一场更广阔视野的呈现。
展出的作品多是周建朋近十几年间游历跋涉的成果。从烟雨江南到大漠戈壁,从彩云之南到雄浑昆仑,从丝绸之路到欧洲大陆,在千万里的漫漫行途,周建朋边行边思,艺术、人文、历史和信仰都在行旅之中激荡,最终有了这些气象万千的作品。
周建朋《岱岳日出》
周建朋《风赋》
此次特展分为“红山篇”和“青绿篇”。“红山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疆特有的红色山峦给他的真切感受,多为大幅巨构的山水创作,取其大山大川的古厚高旷、雄强壮伟,赞美它的永恒与博大,透视它的沉默与苍凉。
而在“青绿篇”中,周建朋有意弱化青绿山水的程式化与装饰性,有一种向水墨山水靠拢的取向,既有笔墨的生意浩荡,又有色调的单纯明丽,充溢着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情水境的诗意表达。
周建朋《山中白云系列》
周建朋《筑月泉亭记》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艺术家程大利先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先生表示,周建朋是近年来中国山水画坛崛起的一枝挺拔的“新秀”,他视野开阔,所用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吸收了很多当代的优秀艺术成果,中国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江南的、西域的,做到了“打通”。
周建朋《大自然的房子2》
上海海上水墨画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徐志良说,周建朋是温州籍青年艺术家,著名画家黄达聪、刘旦宅都是他的老乡,他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画法上又大胆创新。他不仅从事绘画,还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他在家乡策划了多项文化活动,促成法国、意大利、英国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进行交流,把中国温州推向世界。
上海中国书法院秘书长缪金元认为,周建朋的画中,既有中国传统青绿山水和泼墨的意境,在技法和线条的运用上也非常细腻丰富,他的画风还具有当代元素,在海纳百川的上海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艺术家周建朋表示,我与上海结下了缘分,未来还会在上海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文化使命。
周建朋《向大师致敬——莫奈》
艺术家简介:
周建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英中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个人专著 4 部,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刊登美术作品 50 余幅,参加国家级展览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3 次,出版画册 10部。
以周建朋为核心,在永嘉楠溪江畔打造“箬溪国际艺术村”、“楠溪书院”,在云南大理中和村打造“中和书院”,在北京怀柔红螺寺山脚打造“红螺书院”,是“半村烟火·半村丹青”艺术点亮乡村IP运营的试点和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温州典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