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老人无障碍出行受困:依靠120急救车送医竟成唯一选择?| 银发心愿

对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罗先生而言,如今,每周3次往返于医院和家中的血透之路,成了一道坎:依靠120急救车送抵医院,靠962120非急救转运车送回家中,几乎成了罗爷爷当下的唯一选择。

然而,这样的无障碍出行方法不仅争夺了本就紧张的急救资源,也带来了昂贵的出行费用。老年人无障碍出行这块缺失的拼图,已然到了需要补齐的时刻。

▲血透老人无障碍出行受困(配图)

艰难的出行

罗爷爷是一位独自生活在上海的高龄老人。年过85岁的他,儿女都在国外。为了照顾好罗爷爷,家人为罗爷爷聘请了两名专业护工,多年来,在护工和朋友的照顾下,罗爷爷在熟悉的家中,安详地过着晚年生活。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罗爷爷身体每况愈下。今年上半年,在一次重病之后,罗爷爷的尿毒症加剧,需要每周往返医院透析3次。对早已依赖轮椅出行的罗爷爷来说,前往医院的路变得异常艰难。

因为护工没有车辆,罗爷爷每次出行必须依赖公共交通。出租车是罗爷爷首选的出行方式。但是,每次将罗爷爷从轮椅转移到低矮的出租车中,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罗爷爷年事已高,对自己的身体支配能力很差。很多时候,他无法配合护工,这让协助他转移的护工每一次发力,都变得异常艰难。另一方面,老人身体脆弱,护工们也很担心,在狭小的空间中反复挪动,会给罗爷爷的身体带来伤害。

无奈之下,每次去医院,照顾罗爷爷的人都只能选择叫120急救车来帮忙。

因为急救车属于紧急抢救服务的公共资源,但罗爷爷每次出行的目的地,不过是位于门诊的血透中心。常规血透与危及生命的病人们抢夺有限的救护车资源,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实际上,罗爷爷所需要的,仅是一台可以供轮椅上下的无障碍车辆而已。他愿意承担费用,也有护工一直照料他,但想要找到适合他的无障碍出行方式,却成了卡住他的难题。为此,他们向多方展开求助。

无奈的选择

然而,让照顾者和罗爷爷都没想到的是,找到救护车以外的无障碍出行方式竟如此艰难。

“我已经反映了两个多星期,但一直没有办法解决。”代罗爷爷提出心愿的朋友说,面对罗爷爷的诉求,各家单位都面露难色。

罗爷爷居住地所在街道的一位小姑娘为罗爷爷联系了一个多星期,最终遗憾地告诉他,街道已经通过养老专线等渠道多方联系,但实在无法为罗爷爷提供一个合适的出行方式。

提供无障碍出租车服务的“强生出租”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无奈地表示,由于无障碍车辆资源有限,目前预约服务只开放给已在民政部门注册过的残疾人。罗爷爷只能在每次使用前,提前1个小时打电话给服务热线,看能否订到空闲车辆。

对需要在固定时间、保证稳定频次做血透的罗爷爷来说,这样不稳定的出行解决方案,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最终,靠120急救车到达医院,靠962120非急救转运车从医院返回家中,竟成了罗爷爷当下的无奈选择。这样的方法不仅意味着对急救资源的争夺,也带来了昂贵的出行费用。

▲依靠120急救车送医竟成唯一选择(配图)

受困的无障碍

“这样的结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代罗爷爷提出愿望的朋友说,有点对点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老人,不只有罗爷爷一个,为何此事竟会那么难。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市面上针对无障碍出行推出的举措有很多,但对于和罗爷爷处境相似的老人来说,点对点无障碍出行的确存在服务空白地带,老人无障碍出行似易实难。

在约车出行领域,尽管提供了无障碍出租车服务,但“强生出租”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服务只针对在民政部门注册过的残疾人。

尽管专门开展了助老就医服务,但“大众出租”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服务只针对行动正常的老人,并不包括需无障碍出行的老年人。

尽管在其他城市推出了无障碍专车,但“滴滴出行”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服务在上海尚未展开。

至于其他约车企业是否开展了这项服务?记者发现,即使有,由于宣传力量比较小,老年人也很难得知。

全国通用的免费约车热线“95128”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热线目前不提供无障碍出租车约车服务。

在就医保障领域,962120的工作人员说,962120是上海在医疗急救系统设立的康复出院专线。它可以为罗爷爷提供从医院到家中的送回服务,但罗爷爷想要从家中到医院,还要更多依赖120急救车辆。此外,与可通过医保报销的120急救车不同,目前,962120康复出院专线是不包含在医保报销范畴的。目前三公里的起步价为90元,超出3公里后每公里7元钱。

一家专业从事非急救转运服务的企业告诉记者,他们可以为像罗爷爷这样的老人提供完整的送医和回家服务,单次服务的起步价为190元,长期使用服务可享受八折优惠。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此服务,罗爷爷每月最低需支付约3600元服务费。

缺失的拼图

记者问询了一圈后,得出了和街道工作人员相似的结论,摆在罗爷爷面前的出行难题,似乎仍只能依靠120急救车解决。

但,这种非紧急的医疗就诊需求,不仅挤占了本就紧张的120急救资源,也需要用车人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在可预见的未来,伴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像罗爷爷这样有着类似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老人只会越来越多。

社区长者食堂和长护险的普及,让越来越多原来只能前往护理院的老人,实现了居家养老的梦想;加梯工程的推进和爬楼机等各项设施的普及,让越来越多高龄老人,实现了自主下楼的梦想。

如今,当居家的高龄老人梦想着依靠轮椅走出房门,想出去透透气,去更远的地方看看风景,他们的梦想能否早日实现?

显而易见,老年人无障碍出行,这块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中依然缺失一块拼图,已然到了需要补齐的时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