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附中到港科大,他分享:“努力的回报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高中三年,他为何常感慨“挫败是我最熟悉的朋友”?

今天,上海升学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复旦附中毕业生陆玙恒的高考故事。

陆玙恒初中毕业于上外双语,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在今年的高考中,他获得了582分。之后,他把握住了香港科技大学于高考后举行的面试机会,成功被港科大的理学院录取,还获得了新生入学奖学金。

陆玙恒说:“努力的回报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他向上海升学发来投稿,分享他的高考心路历程。一起来看,他的故事是否对你有所启发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文 / 陆玙恒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在复旦附中度过的三年,实是起起伏伏,挫败是我最熟悉的朋友。初入附中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高一下醉心于自学化学竞赛,课内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再到高二上在课内压力下,被迫退竞、又在等考压力下暂时离开了足球队。高三一年中,由于焦虑和缺乏睡眠导致的频繁生病,我的学习状态忽上忽下,挫折不断。
我每每在困顿中,总会相信苏轼《贾谊论》中所言,“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挫折挤压我的生存空间,那我就顺势下蹲,因为只有蹲下才能跳得更高。或许只有一个人真正理解,接受了一时的失去,才能在一时落寞中找到长久的动力。例如退竞,我高中生涯的转折点,曾极大地摧毁我的自信。那时语文、英语、生物的压力进一步消磨了我的意志,就在我将要自我放弃时,卢锐老师引导我分析眼前困境,教会我放下高傲,去忍一时的沉寂。半年的潜心后,我在并不擅长的语文之期末考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生物也从过去的垫底到了名列前茅。
对于性格张扬自傲的我而言,忍耐是一剂良药。人的情绪无可避免地随着处境而起起落落,而如何处理低谷将人区分为不同层次。低谷中的忍耐不仅仅是不声张的悲伤,更是悲伤后的直面,沉潜与卧薪尝胆。
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就是美的
在复旦附中,我时常思考人的价值所在。我校从不是一所唯成绩论的学校,而是倡导我们发掘兴趣与天赋,在多元化的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始终相信,经过深思的热爱并无高低贵贱,人的发展从不是在他人设定的轨迹上步履蹒跚,而应是顺从内心的翩翩起舞。
我的竞赛教练曾以玩笑的口吻说道,如果我放弃乒乓球、足球、管乐等一众爱好,专心学习化学竞赛,应取得远高于此的成就。也许这是一句实话,但我并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其中对我重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奖项或是成绩上一分两分的提升,更是在附中三年中,能否塑造一个全面的,阳光的自己。
复旦附中从未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它只是说,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你就是美的。

努力的回报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高考出分之后,由于发挥失常,我常常悲观地认为,高中三年的付出全然落空。在综评出入围分数线的一天后,我在悲伤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港科大的面试。面对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录取率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竞争对手,我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然而,在面试之时,老师对我的足球校队与化学竞赛经历十分感兴趣,我于是分享了我课余时间与足球陆龚超老师一起完成的关于射门的课题研究。同时,面对生物化学类型的专业性问题,我运用化学竞赛的知识交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卷。最终,我不仅成功录取港科大理学院,同时斩获新生入学奖学金。正如陆龚超老师所言,我并没有白白热爱,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带给自己幸运。

无论是对高考忐忑的附中在校学子,还是走过高考面临新的挑战的毕业生,我希望大家在涸辙中,能够相信自己留下的每一滴汗都会在未来化为甘露从天而降。

///////

记者了解到,陆玙恒多才多艺,而且文体兼修。

在复旦附中三年,陆玙恒曾在3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上海赛区)中获二等奖。同时,他也是校足球队主力,管乐团萨克斯声部首席。他曾随复旦附中足球队取得了耐冠联赛八强,于管乐队多次演出获奖,同时获得长三角管乐独奏银奖。在复旦附中的校内文体活动中,他也曾获得乒乓球团体赛第二名,正中杯亚军等等荣誉。

综合素质强,这应是陆玙恒最后能被港科大青睐的最主要原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陆玙恒说,复旦附中不仅赋予了他思考、沉潜、实践、勃发的平台,还让他收获了宁静、耐性、自信与勇气。

最后,陆玙恒向上海升学的粉丝分享了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建议和港校面试心得:

志愿填报:兴趣爱好更重要
在专业选择方面,相对于“热门”“就业可能”等问题,陆玙恒认为兴趣爱好更加值得考虑。
“我所热爱的化学专业常常被调侃为‘四大天坑’之一,然而在我看来,没有热爱支持的事业才是天坑。此外,‘天坑’一说,仅仅是一个片面的认知,首先对于力图精进的人而言,机会与成功不会因为某个行业的落寞而绝迹;其次,无人能准确预测市场、科技的发展,‘生化环材’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有着莫大的潜力。”
面试心得:提前了解专业,做好规划
陆玙恒说,在学校选择方面,他很早就有意向于港校,从高三上开始陆续准备相关面试。
港校的面试特点是全英语,各个学校具体形式不同。比如,香港大学为人机面试,有意向的学生可以提前阅读英文版时政材料,并尝试对其作出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
而香港科技大学为小组面试,2位老师面试6位学生,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简述来提出生活相关或学术相关的问题,从而在多个方面了解学生。有意向的考生可以事先了解自己填报专业的前沿发展,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初步规划。
“我的面试考官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提问‘如何将足球与数据分析结合’、‘抗细菌与抗病毒药物的机理区别’等多个问题,建议各位同学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与知识面掌握,提前准备好用全英语回答的准备。”

注:本文为上海升学原创,图片由采访人物提供,转载请标注出处。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