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新探索 里弄风貌样板弘安里的实践

孙鑫

城市的有序生长,离不开城市更新。近日,弘安里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在弘安里实景示范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活动,共同探讨“上海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弘安里“保护”与

“更新”的历史风貌实践

上海城市更新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处理好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兼顾地区发展和风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上海最新发布的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明确要坚持传承和彰显海派文化。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邹勋认为:“历史建筑风貌保护的难点在于,我们如何来界定保护和更新之间的边界?即坚守历史建筑保护的底线。在这一点上,17街坊里弄住区就做到了在不同比例的建筑中,抓到最重要的保护内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徐磊青教授表示:“城市更新的过程,不仅要从商业角度审视,更应可持续地推进。上生新所、建业里,保护建筑+商业的模式案例在上海不胜枚举,但弘安里石库门建筑群落结合时代需求,在为人居本质服务的同时,传承海派文化,提升环境风貌,是一种当代人居住宅模式的城市更新新实践。

“目前,上海城市更新最主要的原则是要坚守“公共价值”,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要强调保护和利用,更要强调单体建筑保护和风貌区的保护,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在这个新的探索模式下,弘安里为城市做出了一个较好的示范样本。”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严荣院长强调。

打造独具魅力的综合社区

如何在海派历史风貌和人居需求中间找寻一个平衡点,也许可以将弘安里示范区的呈现,作为弘安里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的回答。

建筑设计上,弘安里还原了石库门里弄肌理,维持了3条主弄及数条支弄的布局,溯源旧址建筑风貌,运用近10种立面工艺技法,再现A rtdeco、早期石库门、后期石库门、新式里弄、沿街中式5大建筑立面风格,呈现组团建筑风貌的丰富性。深居其中能感受到海派石库门里弄的高级烟火气。

在景观打造上,弘安里基于地块的文脉积淀,充分从海派洋房的历史记忆入手,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雅集六境、风华四艺、画境八园等多个主题景观,营造出“城市烟火与自有天地并栖,里弄记忆与高端生活共享”的生活氛围。

在人居需求上,上海弘安里邀请W-Desgin无间设计、CCD先锋探索生活美学设计的可能,打造建筑面积约245-503平方米,以3-4房为主的有天有地有院的里弄住宅,建构适应当代语境的生活范式。虽然是联排的布局,但弘安里每一户都是由分户墙隔开。宅院的围墙高度从约2.65米-4.55米不等,有效降低了邻里之间在视觉和空间上的干扰。同时最大可能的打造大开间短进深的空间布局,满足现代人对通风采光的需求,部分定制落地窗,大面积的窗墙比,进一步提升居住舒适性。

弘安里规划有满足高净值人群社交圈层需求的多功能会所,配置恒温泳池、健身、瑜伽、多功能厅等,为业主营造可社交和放松的圈层交流空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