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3次浪潮。如今在消费者追求低脂肪的健康理念下,该行业迎来新一轮变革。近日减负植物油开创者轻云推出第一代减负®植物油,在天猫、抖音等渠道陆续上市,通过大幅减少甘油三酯脂肪含量,引领行业向4.0时代升级。不论是包装设计还是产品成份,轻云减负®植物油都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植物油的认知,为追求美食又渴望健康的消费者提供“减负不减味,中餐热炒也轻盈”的新选择。
80年代以前,我国食用油1.0时代的散装油采用土法压榨,多无品牌也无包装。2.0时代依托于工业化的发展,低价、普惠的包装油满足大众对食用油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从追求实惠向崇尚高品质转化,3.0时代营养更丰富、更健康的小油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也不断增长,成为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诱因之一。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统计局数据估算,2022年我国人均食用油日消费量为72.87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25克至30克。个中原因是多维的,但不管是传统包装油,还是小油种,仍然受限于食用油主要成分甘油三酯(TAG),无法实现真正的低负担和健康化升级。
据了解,轻云的创始团队10年前就开始了减负®植物油的研究,2021年正式创立“轻云”品牌。经过2年多的研发攻坚和产品打磨,最终以“拥抱轻盈生活”为理念推出新品,开辟出食用油的新品类赛道,成为中国减负植物油的开创者。
植物油“减负不减味”,引领行业升级
传统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一般是约98%甘油三酯以及约2%甘油二酯(DAG)和其他。膳食里摄入甘油三酯,会在体内累积形成脂肪,高甘油三酯甚至与诸多慢性病有关。
过去数十年来,国内已经出现过许多减少食用油中甘油三酯脂肪负担的研究,或转换成甘油二酯,或提升油酸、α-亚麻酸等微量元素。在这一背景下,食用油4.0时代的大门其实已经露出曦光,但始终无法在“生产实际”中给予食用油关于甘油三酯脂肪的系统解法。
鉴于此,轻云组建了一支深耕油脂行业近20年的研发团队,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博士领衔,不断向行业难点处挖潜,研发出独有专利的至萃酶解工艺。该工艺采用绿色酶解方式,分解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转化为在人体内不易囤积的甘油二酯,同时保留油酸、α-亚麻酸、甾醇等,创新出轻云独有的协同减负成分(ProSC™)。
凭借独有专利工艺,轻云在杭州自主设计专利工艺设备,建设了全国领先的自有生产基地,实现减负®植物油的规模化生产。为了保证产品品质,轻云还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优质原料,严控产品各项指标,保证产品中0添加抗氧化剂TBHQ、乳化剂蔗糖酯或丙二醇酯等,创新出“减负不减味”的减负®植物油。值得一提的是,轻云在包装设计上还一反普通食用油透明包装的形式,研发出高阻隔性能的专利包装,隔光隔氧保持产品新鲜度,用鲜明的绿色贴合产品的轻盈理念;独特的油嘴和瓶盖设计既彰显产品定位,又兼具审美力和实用性。
中餐热炒也轻盈,重新定义美食和健康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无油不欢。面对脂肪负担,消费者大多会选择轻食。这不仅会减少美味享受,还会因为缺乏油脂导致营养不均衡。轻云的减负®植物油探索出的“中餐热炒也轻盈”的创新路径,为适应了几千年中式饮食的国人提供兼具美味和健康的新选择。
该植物油具有高烟点、低酸价、低过氧化值等特点,炒菜过程油烟少,适合“烹炒煎煮”各种场景。由于减少了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脂肪负担,其风味清淡,炒菜口味清爽不油腻,能够还原食物本味。一份炒空心菜并不一定比一份蔬菜沙拉带来的脂肪负担多,在不改变用油习惯的前提下实现更低负担的三餐,长期更能够达到持续性的健康效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食用油行业从“用得起”到“用得好”,再到如今“减负不减味”,背后既是消费需求的变迁,也是像轻云一样的公司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