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昨日开幕,烈日炎炎挡不住火爆人气-有书迷从昆山骑行60公里赶来

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馆外骄阳似火,馆内热流涌动,相信每一位走进上海书展的观众都会有温暖与收获的双重感动。”

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走进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直击书展第一天现场盛况。

|有人带着拉杆箱赶来

8月16日,上海书展开幕首日,热情的书迷从四面八方涌来。

小杨是一位书迷,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8月16日早上,记者在展览中心门口遇到他时,只见他大汗淋漓,全身的衣服已经湿透。原来,当天凌晨4点,小杨骑着自行车从昆山火车站出发,一路骑行到上海展览中心,这段骑行距离他自己估算大约是60公里。

小杨告诉记者,他是8月15日晚上才得知书展举办的消息,因此来之前没有买到日场票,匆匆忙忙赶来想碰碰运气。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与努力之下,他才得以入场。小杨准备这个周末再来书展现场“定定心心”购书,昨天上午,他通过手机提前购买好了8月19日和8月20日的电子票。

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中国出版集团收银台前排起了两条长龙,一位带着拉杆箱的中年读者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原来,这位读者是芜湖市湾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陶绍兵,他告诉记者,自己是8月15日坐高铁赶到上海的。参加书展,一方面是感受一下上海书展的氛围,另一方面希望能在书展上接触名家、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能获得一些心仪的新书签名。

这次上海书展,陶绍兵计划在上海待5天,带拉杆箱是因为上一次来书展买了许多书,拿回去不方便,因此这次干脆带了一个拉杆箱。陶绍兵笑着说:“这次书展我至少买50本书回去!”

|在书展与老友相聚

8月16日上午,记者在书展现场遇到上海知名作家钱佐扬。

钱佐扬告诉记者,当天见了好几位跟自己作品有关系的出版社朋友:“第一家是作家出版社,2017年时,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昙花》,这本书在上海取得不小的反响,先后在上海书城等多个文化地标举行了签名售书活动。第二家是上海远东出版社,远东出版社2019年出版了我的长篇小说《大江奔流》。那些跟读者在一起交流的生动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来这里找老朋友,建立新的感情,将回忆做一个联接,这就是我这次来书展的目的,而且收获很大。”

记者在现场还遇到88岁高龄的忻其荣老先生,他是上海行为科学学会理事和上海公共关系协会会员,退休之前是教师,退休之后从事旅游方面工作。忻其荣告诉记者,自己来书展主要目的是交朋友,“特别是遇到喜欢外语的朋友,大家可以聊一聊,因为我本人能讲多门外语。”

展厅内,拄着拐杖的市民王先生买了多本书,包括中信出版社的一本摄影集,他表示,自己参加书展的目的就是来找知识,增加智慧,结交书友。

|读者买书热情高涨

开幕首日,记者已经感受到广大读者对于这届书展的热情,“轧闹猛”的人少,看书选书买书的人多,大多数观众都热爱阅读、热爱书籍。

上海高校出版展区位于西一馆二层。在上海交大出版社展位,社长兼总编辑陈华栋告诉记者:“交大出版社展位包括医学、科技、人文和教育等多个板块,可以说,给参会读者提供了一场丰盛的阅读大餐。在今年书展当中,交大出版社将高端的学术著作与大众阅读相结合,例如《细胞简史》获得了2022年度的中国好书,把高端医学科普与人民健康结合起来,《了不起的舞台剧》《敦煌遇见罗浮宫》《破茧成蝶》这些书则反映了大众的社会文化,从读者需求角度,注重对文化的关注,也希望对社会文化的丰富提供支撑。”

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展位,副社长黄晓彦正忙着接待读者。今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将通过跨界融合,深化内涵、提升品质,为读者奉献一场汇聚精品的阅读盛会。4000余册图书涵盖了人文社科、中华传统文化、海派文化、国学艺术、医学科普类图书、医工交叉系列图书等多个领域。黄晓彦告诉记者,一个上午,仅《闲话上海:海上有大家》一书已经销售上百本,估计展位全天销售额破万元不成问题。

黄晓彦表示,此次书展,上海大学出版社还将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将天猫直播间引入上海书展现场,为线上观众带来名家讲坛等活动,同时提供现场名家签名本。希望通过视觉与文字相结合的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形式,更生动地传达图书的内容和特点,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激发读者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增加图书销售,提升图书品牌知名度。

来到中央大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展区,记者站在台阶之上,放眼望去,可以说是人头济济,摩肩接踵。在展厅内,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罗英背着照相机担任世纪摄影团志愿者,她笑着说:“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告诉记者,韩天衡先生新著《印篆里的中国》这本书,8月16日晚上的新书发布会准备了100本书,没想到读者在8月15日已经预订80多本,说明本届书展人气很旺。

文/晨报记者 严峻嵘 图/晨报记者 何雯亚 严峻嵘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严峻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