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后半场,如何把握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日前,包括景顺长城、博时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公司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此,景顺长城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周寒颖表示,全球各地资本市场表现不一,且未来企业面临的是全球性的竞争,而通过跨市场配置,优选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能够长期创造回报的投资标的,能够力争降低组合波动、创造超额收益。
在周寒颖看来,需要优选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并充分发挥主动管理优势,从市场选择、仓位控制、行业配置等维度争取超额收益。她解释称,新经济是相对钢铁、煤炭、地产、金融等传统行业而言的领域,关系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周寒颖关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出海、半导体等自主可控以及AI和人形机器人等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针对今年爆火的AI,她认为尽管年内A股市场的AI板块有所调整,但AI发展的趋势是不变的,而中国企业在发展AI方面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即拥有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一旦打破算力、算法的限制,相关企业有望实现大幅增值。
同样,就在博时基金25周年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会上,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分享了“2023年中期权益投资策略”观点。
曾鹏表示,下半年整个的经济是企稳的,宏观呈现弱复苏的状态,另外,预计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是持续宽松的,利率下行趋势仍将演绎,因此,宏观格局是经济弱复苏同时叠加流动性复苏,有益于权益市场修复。
对于下半年投资机会,他认为,从一支独秀到多点开花。首先,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偏低,长时间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存在较多的产业机会。
另外,他认为光伏组件价格跌至历史大底,光储迈入新需求周期。在光伏行业上,除了要布局新能源汽车这样有超额边界的细分赛道,同时要看到下游有新的行业投资机会出现,氢能现在刚刚开始,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机会。
对于科技行业和中特估,曾鹏表示,科技仍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并指出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即人工智能提升了半导体周期复苏斜率,半导体国产化影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节奏。而中特估的本质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我们现在发展阶段从量到质的转变,“质”意味着经营效率和经营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现在低利需的环境,高股息分红的策略在今年中特估主线会持续看到。
窗体底端
摩根资产管理近日在上海、北京两地举办了以“投资展新篇,共舞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投资峰会。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投资总监杜猛指出,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经济会按照自有的惯性去发展。站在当下的时点,不管是经济还是证券市场,信心的修复可能是最重要的。
人工智能绝非仅是主题,或将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今年我们迎来了新的事物:人工智能。当前人工智能吸引了市场大量的关注与资金,但它不单单是简单的主题炒作,而更多地反映出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趋势。假设从今年开始起步,可能在未来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内,这个技术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我们的整个社会形态,都可能会发生一个深刻的变革。
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无需太悲观。关于光伏行业,我们并不担心产能过剩,通过产能过剩倒逼行业不断创新与进化是产业长期发展逻辑。从需求端看,因发电成本低,这个行业未来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全球的投资人都在把电池或电动车作为一类未来的核心资产在投资。它代表的趋势也是全球认可的,我们认为不需要太悲观。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锐 实习生 陈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