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徐怀钰:再出发,有兴致否?

如果说上一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对王心凌的重塑,是唤醒情怀,那么,这一届的徐怀钰,有了一个新叙事,那就是“唤醒情怀是充满波折的。”

一公失利,演出中的失误,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同时,还接商演,和其他“姐姐”缺少交流,等等消息不断放出,让她成了这一届“浪姐”里最有新闻热度的明星,这些新闻虽然都是哀叹、哀其不幸,却从另一个说明了,她的热度依然在,人们对她依然怀有期待。于是她进入二公三公,状态在逐渐恢复,她反而赢得了比别的“姐姐”更多的关注、鼓励,于是,一种新的论调出现,她的一公演出其实没那么失败,只不过是制作方联合媒体刻意放大,并用接下来的重新焕发精神,来完成一个反转叙事。

在1998年,她不需要这样的反转,她是滚石在苏慧伦转型成功后培植出的另一个另类少女,她是叛逆的、张扬的,形象凌厉,嗓音不符合常规,气质极为出位,但她的首张同名专辑,仅在台湾就卖出77万张,当然,在宣传文稿里,这个数字被夸大为百万张,她于是成为继张惠妹之后,另一位首张专辑的台湾销量过百万的女歌手,不过,考虑到专辑的亚洲销量,这个数字应该没有水分。她的专辑,10首歌都拍了MV,她开启了专辑赠送礼品的风气,每张专辑,都附有写真集、贴纸、相框、魔术毛巾、游戏光碟。她是KTV里点唱率最高的女歌手,她进军综艺节目,她拍摄电视剧,她文武双全,还有,传说中,她为滚石赚进上亿台币。

即便在被滚石冷落之后,在2005年,她的母亲接受采访,还大方表示,她在内地很红,演出酬劳和拍剧都收入很高,经纪公司的分成也十分合理,2000年以一千七百万台币购入的一处房子,已经在五年时间还清所有贷款。在2008年,参加《舞林大会》,她以转型后的性感形象亮相,宣传文案里还这么写:“黑色透明纱质舞裙,蓝色眼影红色嘴唇,台湾女歌手徐怀钰美得像个妖姬。”

在2010年、2011年,人们却在问,徐怀钰,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她和经济公司反目,她几年没有收入,她惹上了违约官司,她的母亲认为她和经纪公司的合约“等于是一个骗局、一个陷阱”。原来,她2000年后的兴致勃勃,多少有点强撑的成分。

我们把这一切,首先归结为唱片业的没落,徐怀钰落魄的时间点,似乎也正和唱片业衰败的时间表暗合,2000年后,她的作品迅速减少,起初,还能依靠一些精选集来维持曝光率,但渐渐地,连精选集也逐渐消失了,与此同时,唱片也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但人们随即发现,唱片业的衰败,却导致了演出市场的复兴,却挤压出了一个需求更为强烈的市场,与她同时期成名的女星,都活得还算体面,这个理由,于是也不成立了。性格说、抑郁症说,于是成为新的解释,她来自单亲家庭,她爷爷的家暴,她父亲的不负责任,她过早进入娱乐圈,都被反复提及,她从前的出位言论、怪异言行,原来被当作风格、当作新世纪少女个性的一切,此刻被解释为不善于和媒体合作和得罪同行。

是啊,在横空出世、截断众流的年月里,一切都容易被原谅、被理解,都能得到光亮的解释,而在随波逐流的时间段里,同样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徐怀钰的落魄,大概不在于唱片业的没落——即便这个行当还处于鼎盛状态,她恐怕也得筹谋另一条出路了,她现在的处境在于时势,也在于性格,在于规划,在于家庭不能给她提供精神支持。

默片终结,电影过度到有声片,有些默片演员还是活下来了,没有都像阮玲玉那样,被巨大的危机感吞噬,黑白电影被彩色电影取代,黑白时期的演员,也还是设法适应了。这一百年,这种巨大转折十年发生一次,但人们都得设法跟上去。

然而人不是棋,人又如棋,自己身在局中,既知道自己的处境,也看不清自己的处境。对于徐怀钰来说,一个好消息是,新一代的明星没能真正成就自己,终于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从前有积累的明星,还能借助新科技和新的娱乐样态,刷新人们对自己的兴趣,她还可以再出发。一个坏消息是,如果再出发,她还有兴致否?人最怕是,在一次次的波折和损耗中,消耗了信心。

然而,我们还是期待她再出发,犹如期待自己能再出发,而她,也在微博上,立军令状一样写下“继续向前航行”“在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中努力蜕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