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高校与中学专家资源,探索初高中学段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日前,一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贯通培养论坛暨圆桌会议”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在这场由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存志学校集团及东方网教育频道主办的论坛活动中,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各抒己见。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贯通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人才培养的高度代表民族的未来。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
一是共同搭建平台,建立诸如青少年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等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同时吸引志同道合的导师和专家加入平台。
二是共同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青少年进行有趣的活动、尝试新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是提供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培训,帮助青少年提高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他们习惯于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
四是共同抓住机遇、提供各种创新的竞赛和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通过与其他优秀的年轻人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
五是集聚资源、提供必要的激励和支持,比如志愿者、奖学金、实习机会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展示自己、实现梦想。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原主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王宏通过多年来中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所取得的成果展示,浅析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过程和培养路径。
北京大学中文副教授、万柳书院院长、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柳春蕊就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汉语思维与经典阅读主题展开演讲。他提出,以探求真实世界为职志,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具备想象与创造性,有坚定意志,有耦性思维和“类”思维等综合素养,可以促进青少年在发现自己,改造自我,发现问题,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教授和上海存志学校集团理事长、总校长李懿博士共同为上海存志高级中学教授工作室授牌。据悉,未来这些教授工作室将立足宝山,服务于全上海的学子。
裴钢院士表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要成为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八字箴言启示我们,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强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保持青少年长期非功利的好奇心和对美的欣赏力,是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实施贯通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校长圆桌会议上,来自各校的校长们围绕基础教育如何建立一套衔接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过程发现和有效培养的体系展开热烈讨论。
据介绍,在上海存志高级中学的骨干教师团队中,有近20位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成熟教师。教师们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升学乃至生涯提供合适的规划,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丰富学习经历,获得真实体验,开拓视野,让学习变得更主动。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崔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