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中心新开张了一家社区食堂,名字就叫“屋里厢食堂”。那么,大家经常使用的“屋里厢”,沪语写法对吗?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经常写错的沪语用字?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山海经》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沪语专家丁迪蒙老师,通过实地走访,一道聊聊沪语的正确写法。
最近,在市中心有一家新启用的社区食堂,取名“屋里厢食堂”。这家社区食堂提供早中晚一日三餐,菜式丰富、味道可口,对前来用餐的老年人还有优惠,其中早餐还有“四大金刚”供应。
丁迪蒙指出,“屋里厢食堂”的“厢”字写法不对,而且老派上海人说的是“里向外头”,没有人说“里厢外头”,“屋里”后面应该用方向的“向”字,不应该写成“厢房间”的“厢”。
这个观点倒是让记者大吃一惊,上海新天地曾经有一家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现已关闭),而且许多上海人包括不少文化界人士都是写“屋里厢”的。
节目组一行离开社区食堂,在经过一家卖面条制品的小店时,丁迪蒙告诉记者,切面用“切”字是对的,但是“吃饭”用“切”字就不对。
随后,节目组又来到一家蛮有上海腔调的小店,这家店的店招很有意思:“桑海咛:致童年弄堂小吃——上海宁弄堂窝里额咪道”,店招上几乎用的全是沪语。
丁迪蒙告诉记者,这个店招有几个字沪语写法不对,其中,“上海宁”的“宁”字应该写成人民的“人”字,“屋里向”的“屋”上海话读作“龌”音,没有“窝里”的读法,而“额”字和“咪道”写法也不对。
而据该店老板介绍,他这家店是加盟的,以销售老上海的一些怀旧款点心和小食为主,例如大家小时候经常吃的油墩子。因为“上海人”三个字已经被人抢先注册了,所以他加盟的这家公司只能用“桑海咛”三个字作为店招。
本期《上海会客厅·山海经》节目制作完成之前,沪语方言说唱人、Rap歌手刘良骥(MR.WEEZY)在5月5日深夜向节目组发来了他之前创作的一首沪语Rap歌曲《弄堂里向》。几年前,他因为与多名来自苏浙沪不同城市的小伙伴采用吴语方言说唱接力的《江浙沪接力》音乐MV而走红。
刘良骥说:“《弄堂里向》这首歌是因为看了弄堂里的滑稽戏有感而发写的,根据滑稽戏里的剧情结合我曾经的生活环境编写而成,也是对曾经的上海市井生活的怀念,歌名也是因为要用正确沪语写法而用了‘向’这个字。”
丁迪蒙: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从事语言教学四十余年,近年来致力于上海话传承工作。
新闻晨报·周到:我发现,现在很多人把家写成“屋里厢”,沪语正确写法应该怎么写?
丁迪蒙:正确写法应该是“屋里向”。“厢”从汉字看是形声字,相为声旁,相是尖音,声母为s,因此,厢、想,都是尖音。向是团音。里向,没人读尖音的,不管是一百岁的老上海人还是年轻人,都读团音。因此,屋里向应该用“向”。顺便说一下,“屋”的沪语写法不是“窝”字。
新闻晨报·周到:讲到吃这个字,我发现很多餐厅和市民都会写成“切”,包括“切饭”“切面”“切菜”等。
丁迪蒙:上海话当中“吃”和“切”音近,但不能同音替代,因为“吃”是代表了嘴巴的动作,用口,而不能用刀。
新闻晨报·周到:和吃有关的另一个词就是味道,很多人会写成“米道”或“咪道”。
丁迪蒙:味道的意思是滋味,“味”字上海话两读,表示书面语的声母是v,比如味精,表示口语音的声母是m,比如味道,这个口语保留了唐以前的古音。若写成“米道”,语音看似和“味道”差不多,但代表什么意思呢?米走的道路?若写成“咪道”,则声调不一样了,老酒咪咪可以,但不读米。
新闻晨报·周到:“的、地、得”当中的“的”字,很多人会写额头的“额”,沪语应该怎么书写呢?
丁迪蒙:“的、地、得”上海话用哪个字?应该用“个”。为何不能用“额”呢?因为“额”有声母的,就是普通话用来表示后鼻音的ng,一般“额”字用在额角头。
新闻晨报·周到:用沪语写“上海人”或者“小孩”时,很多人会用“宁”字,这好像也是借用谐音的写法。
丁迪蒙:很多人之前也一直问我,“上海人”为啥不能写成“上海宁”?上海话“人”字有两读,书面语读陈,比如人民,人造;口语音读宁,比如小人,人家。所以“上海人”写沪语应该用“人”字,不能同音替代的。
新闻晨报·周到:“摒牢”是一个常见的沪语关键词,正确写法应该是哪个字?
丁迪蒙:“屏牢”的意思是熬住,而“摒”字是表示排除,因此正确写法应该用“屏”字。
新闻晨报·周到:对于我们看到这些沪语书写不正确的招牌和标语,您个人怎么看?
丁迪蒙:我个人认为,现在招牌一般都是采用普通话的写法,如果个别店招和标语用上海话来表示,最好事先能查询或者咨询一下专业人士,这样可以让市民了解正确的沪语写法,而不是用同音字去替代。
新闻晨报·周到:作为沪语人士,您对大家在使用沪语正字方面有什么建议?
丁迪蒙:建议对沪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多听听沪语朗读,去看看沪语的汉字写法。现在上海有一些沪语公众号平台,里面的文字都是相对正确的写法;另外,近年来也有一些上海话词典的出版物,读者也可以看看里面的沪语正字写法。
文/晨报记者 严峻嵘
图/晨报记者 何雯亚 受访者提供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严峻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