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4月26日,60岁的李大伯在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完成了拆线,即将出院。几天前,枫林社区的牟老伯不小心割伤了手指,伤口又深又长,他直接来到了家门口新设的外科门诊,十多分钟便完成了伤口缝合。
上海市卫健委近日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的外科手术,比如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小手术。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悄然升级,未来更多小手术在“家门口”就能搞定。
老伯割伤手指,十多分钟完成伤口缝合
今天上午,在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诊室紧挨着一间换药室,看着医护人员进行拆线准备时,李大伯还有几分紧张。医护人员觉察到后,一边安抚他的紧张情绪,一边和他聊起了受伤的情况。
“我在自己家刷墙,从2米多高的墙上摔下来,骨折了。”由于受伤比较严重,家人将送到了上海六院进行手术。术后第三天,李大伯转入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今天正好满三周时间,拆好线后即可出院。
几分钟后,医生熟练地完成了拆线。李大伯表示,“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
几天前,枫林社区的牟老伯在自家贴瓷砖时,不小心被掉落的瓷砖割伤了手指,伤口又深又长。考虑到伤口要尽早处理,他直接来到了小区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医生一看牟老伯的情况,立即为他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疗,再付费。医生、护士先用双氧水、碘酒等为其消毒,随后小心翼翼地将伤口缝合。大约十多分钟,这场小型手术顺利完成。
“我们现在做的小手术,主要是病人需求量高的,比如清创缝合、脓肿切开引流等。”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医生苑华龙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的不是高精尖的手术,而是居民最基本、最常见的外科就诊需求,让居民无需去三级医院排队,在“家门口”就可以快速解决。
计划建设手术室,开设常规门诊手术预约
开诊近十天以来,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开展清创缝合术5人、脓肿切开引流术2人、局部封闭术2人、膝关节腔内注射术18人等。该中心门诊办公室主任苏瑾表示,我们的外科门诊并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已经做了很多年。
该中心建院71年,前身为宛平医院,属于二级乙等医院,拥有完备的外科医疗资质,当时医院开展的外科手术包括胆囊切除、疝气、甲状腺、乳腺手术等。
2004年转型为一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后,虽然不再开展上述手术,但之前的外科医生还在,会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简单的小手术,比如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
苏瑾介绍,接下来中心计划建设手术室、招聘麻醉师,之后将开设常规门诊手术预约,可以开展皮脂腺囊肿切除术、脂肪囊肿切除术等。
开展更多小手术,如何做好各项保障?苏瑾表示,中心成立了外科门诊团队,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
“现在就是缺手术室,我们本身是有基础的,同时和三级医院有相关合作,想要进一步提升,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也很方便。之后会开展一些安全性好、手术难度不高,但病人量特别大的手术。” 苑华龙说。
更多小手术在“家门口”就能搞定
当前,全市有2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844个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等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服务。
上海市卫健委近日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以全科服务为导向,提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鉴别诊断和分诊、转诊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的外科手术,比如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小手术。
同时,将根据区域的人口特征、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一些必要的检查检验设备,目前已有50家社区配置CT。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悄然升级,未来更多小手术在“家门口”就能搞定。
在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开设外科门诊,CT室也于近期建成。苏瑾表示,CT室建成后,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