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消除宫颈癌任重道远!提高HPV疫苗接种率,疫苗选择最为关键在于可及性

作为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癌症,宫颈癌或将成为全球首个被消除的癌症?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发布,这一推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我国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消除宫颈癌任重道远——从每年都会有肿瘤登记的监测数据来看,我国近2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对此,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表示,消除宫颈癌,关键在于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增加前期投入,这其中接种HPV疫苗+宫颈癌筛查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然而,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宫颈癌筛查还是疫苗接种覆盖率依旧不够。

首个《HPV疫苗消费行为调研》(以下简称《调研》)近日公布,随着国家对HPV疫苗的大力推广,我国HPV疫苗认知率持续上升,且适龄女性对于HPV疫苗的接种意愿高,但受限于疫苗应用价值的认知偏差,以及部分适龄女疫苗选择时依旧执着“价数”形成疫苗犹豫、等待等痛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我国宫颈癌2020年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人数约5.9万。相当于每5分钟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每9分钟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离世。HPV疫苗接种作为第一道防线,也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方亚教授指出,有研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表明,若从现在开始加大防控投入,优化防控策略,尽可能地提高HPV疫苗覆盖率和宫颈癌筛查率,预计最快到2047年,我国年龄标准化宫颈癌发病率将降至4/10万,即实现WHO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避免750万宫颈癌病例发生和250万宫颈癌患者死亡。

赵方辉教授也强调,

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阻止HPV病毒在人群当中传播流行,增加潜在受益者。此外,HPV疫苗是预防性疫苗,没有发生病毒感染之前接种效果最好。特别是在9-14岁青少年女性群体中免疫反应较好,接种之后成本效益较好。有相关数据也显示,小龄女性接种HPV疫苗的保护效力较佳。所以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在投入最佳、成效最好的年龄段,让她不发生感染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HPV疫苗所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降低疾病的发病,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也十分直观。但据本次《调研》显示,仅37.1%的受访者认识到HPV疫苗对于家庭所产的价值影响。

“家庭中女性接种HPV疫苗后,会为男性提供间接保护作用。当社会中疫苗覆盖率较高时,可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为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提供间接保护。” 方亚教授指出,根据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24岁,第二个高峰期是40岁以上。因此,倡议符合接种条件的母女共同接种,可以筑起家庭的健康保护屏障。

据《调研》显示,在面对数百至56千元的价格区间,近7成受访女性在进行HPV疫苗选择时会优先考虑相对更具性价比的1-3千档位,也即“通过适度支出收获更高效益”。且相较于已接种者,未接种人群明显缩减预算,愿花费2千元以上的比例减少11.6%;这也说明看中“质价比”的趋势在未接种的人群中更明显。在调研过程中,超95%的受访女性愿意为有意向接种的疫苗而等待,其中仅两成意识到等待途中的健康风险,且年龄更小的女性更容易忽略这种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赵方辉教授表示:

“在疫苗选择方面,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疫苗的可及性。在高价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接种者可能需要等待1-3年的时间。在此阶段,会存在免疫空白的风险。如果选择供应充足的二价HPV苗,可以立刻实现对70%-80%宫颈癌的保护。所以,现在我们建议有什么苗就打什么苗,切忌长时间等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