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微风拂面吹过,紫藤花垂挂在枝头,散发出缕缕清香,随风摇曳的风铃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如意廊亭”里,居民们一边享受晨光微熹的静谧时刻,一边细数着家门口的变化,脸上笑意盈盈。
近日,山北小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小区的名字换了,沿用回民国时期的老名字——“如意里”,就连小区里这座承载了居民记忆的凉亭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如意廊亭”。 “如意如意,生活顺意”是每一位居住在此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作为大家休闲娱乐、开展活动的好去处,更是居民家门口的“议事厅”,如何在此集民智解民忧,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你听,一个个传递居民心声的风铃,正在叮当作响……
风铃看似普通,但每个“铃声”都不一样。原来,风铃下面系着的书签很有“考究”,从云之丘口袋花园到门头改造;从雨水花园到智能垃圾厢房更新;从破墙见级到地下车库改造;从如意廊亭加固保留到小区内公共空间功能提升,目之所及,皆是美好生活的缩影。一个个系着纸质书签的风铃,正面印有小区改造后的一幕幕场景,在其反面,扫一扫“二维码”还可以获悉居民们最真实的感言:“电梯扶手全面安装到位后,让小区里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出行更加放心。”“以前出了小区就是街,孩子们没有地方可去,自从小区里给孩子们造了这片玩耍的场地,孩子们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也安心。”另一种系着透明书签的风铃,上面诉说着居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心愿:“希望小区健身器材可以更加丰富。”“希望小区的流浪猫能有专门的喂养池。”“希望小区能有高空抛物摄像头。”每一次起风的时候,风铃响起,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一声声真挚的祝福,仿佛在诉说的声音……
“铃声”传达居民所急、所想,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都是居民生活中的大事。外滩街道办事处主任潘燕兵认为,从“铃”声听到“邻”声,也让“铃”声连着民生。希望居民有什么麻烦事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在上面晒出来,社区通过这些风铃对社区的民情动态一目了然,也更便于“两代表一委员”收集群众的意见及建议,使其尽自己所能,通过提案、议案、建议等形式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争取让群众提出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一些居民许的微心愿已经实现了,“居民希望小区里有个共享花园角、有个科普角可以介绍雨水花园、各种植物类型,都已经被我们党建联建单位——端正公房党支部,格致初级中学应昌期围棋校区认领完成了。”山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维敏表示, 接下来,居民区还会通过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专业力量共同解决居民的所思所盼。从每一次响“铃”的回声中,体会和彰显社区治理的温情。
如今,每一个走到如意廊亭的人都会拿起手机记录这场“风铃下的音乐会”,这些象征着居民如意生活的妙音,是那样真实地存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