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中文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能给出答案吗?

作为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篇幅最长也最享有盛名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诞生的这四百多年间,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语言的舞台剧、歌剧和影视作品。如今,这部巨作也将迎来它的中文原创音乐剧版本,由现象级音乐剧《赵氏孤儿》的导演徐俊执导。

2021年首演的《赵氏孤儿》是徐俊原创音乐剧的代表之作,造就了一股席卷全国的“赵孤风潮”,两年近百场的演出也让更多观众对音乐剧和徐俊的名字越来越有认知。实际上,从《犹太人在上海》、《白蛇惊变》再到《赵氏孤儿》,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致力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这一次要改编《哈姆雷特》,徐俊坦言自己是看中了这部作品“可以直面生活真实,展现出对生命大胆而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莎士比亚一生活跃在戏剧的实践中,他认为戏剧应是‘当代的简史,社会的提要’,其目的‘像把一面镜子举起来映照人性。’这份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至今闪耀着光芒。因此,像‘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和矛盾超越了人物、故事和时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回响。”

纵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使400多年间已经有太多作品试图诠释过莎士比亚作品的精神内核,徐俊还是坚持,这是自己在中文原创音乐剧上一定要攀登的文学高峰。

为了将剧中能量聚焦到故事迭起的‘冲突’之上,既有饱满的情感抒发,也有深入个体沉思的幽微探照,徐俊特地请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史志康教授作为文学顾问,进行多番交流探讨。

经过对照比较了诸多译本并且进行了改编的多次尝试和论证之后,徐俊最终决定基于梁实秋译本进行音乐剧本改编。“在梁实秋先生的译本中,我们感受到其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力与当时西方新潮思想的激荡与融汇。”徐俊认为“这种兼具了严谨与深刻,诗意与流畅的译文非常契合我们的音乐剧风格。”

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铁三角”的第三部原创音乐作品,作曲家金培达,词作家梁芒与导演徐俊在《哈姆雷特》中默契地做出了新的尝试,将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哈姆雷特》披着复仇故事的外衣,却如万花筒一般,蕴藏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人深邃而模糊的内心。”金培达表示,为了抓住这一核心,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性、丰富性与多面性,“赋予每一个人物以鲜明的色彩,既可以在人物的内心中打开一片世界,又可在与其它人物冲突和碰撞时产生新的反应。”

正如《赵氏孤儿》曾远渡重洋为西方带来了中华文化的光焰,不断激发着新的对话;《哈姆雷特》的东来也不断得到新的解读,“丰富的戏剧性当在不同的文化间产生回响。”《犹太人在上海》与《白蛇惊变》的舞台设计徐肖寰此次再度加盟,将故事的层次和肌理感注入空间之中。

灯光设计萧丽河此次也非常感慨,因为她的导师金长烈与徐俊的导师徐企平曾在1981年共同为上戏第三届藏族班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首部藏语莎士比亚戏剧饱含盛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性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两位学生如今接过了老师们沉甸甸的厚望与期盼,我想这是一份严肃而浪漫的使命。”萧丽河在光影中充分融入了写意美学的新理念,意在接通东方与西方的思韵与诗韵。

自作品问世以来,《哈姆雷特》几乎成为了全球戏剧演员的“试金石”,每一次塑造都要在前人的阴影里突围。此次,由郑棋元、金圣权等领衔的音乐剧演出阵容让人在“安心”之外,还对他们此次的角色塑造萌生出全新的期待。“生存还是毁灭”可以说是摆在每一个演员面前的“灵魂拷问”。

作为郑棋元参与主演的第19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这次演绎属实与众不同。他表示,“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现代人‘自我塑造’的时代,我们在这部戏中,就像在经历一次对‘人物自我’从‘找寻’到‘觉醒’的过程”。 严谨求证是态度,自由独立是精神。当谈及从上一部《赵氏孤儿》的“程婴”转为丹麦王“克劳狄斯”的巨大反差,郑棋元坦言是“一次充满惊喜和意义的尝试,更是同自己的较量与对话”。

对于哈姆雷特的饰演者金圣权而言,这一次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有道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做哪一个?”金圣权曾不断质问自己这个问题,随着对角色揣摩的深入和沉浸,如今他已有了坚定的想法,“我应创造自己的那一个”。此外,朱梓溶、朱芾、余思冉、林润欣、庞盛之、赵禹钧、胡超政、徐泽辉、胡芳洲、殷浩伦、刘锦等都是活跃在当前音乐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众多火花与灵光的汇聚,让人无比期待未来舞台上将呈现出的灿烂图景。

5月11日至21日《哈姆雷特》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10场后,将于6月至11月陆续登陆北京保利剧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深圳保利剧院、云南省大剧院、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厦门嘉庚剧院、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沈阳盛京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南京保利大剧院、杭州运河大剧院、珠海大剧院、上海保利大剧院、佛山市演艺中心、无锡大剧院等21座城市的22所剧院,全年预计完成57场演出。

“生存还是毁灭”?或许去剧场中方可找寻到答案。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