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演员的春天是不是来了

《狂飙》大火的同时,带出一个不算新鲜的话题,中年男演员的春天是不是又来了?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表达,就是“叔圈又鲨疯了”,“叔圈又统治内娱了”。

被列为“叔圈”热门人物的,有张译、张颂文、黄志忠、张鲁一、于和伟、王阳、段奕宏、王劲松、刘奕君、黄磊等等,他们几乎演遍这几年的热门影视剧,并且成为一部部作品里的压秤人物,加上他们具备年轻演员不具备的一个优势:安全性,他们鲜有绯闻,也不会刻意经营人设,这在偶像艺人接连暴雷,连累作品下架的当下,是安全的选择。所有这些,都让他们成为话题性和讨论度最热的艺人。以至于80后和85后的艺人,例如胡歌、罗晋、杜淳、雷佳音、周一围、宋洋的粉丝,也迫不及待把他们列为“叔圈”后备军。

但为什么说,这是个不算新鲜的话题呢?因为,早在2007年,香港贸发局委托独立调查公司进行多项调查,结果是,“成龙、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李连杰”依然占据着“最具票房价值男艺人”的前五位,而“最具票房价值女艺人”前五位则是刘嘉玲、张曼玉、杨紫琼、李心洁和蔡卓妍。除了李心洁和蔡卓妍,基本都是资深人士。时间过去了十六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最有价值的男女艺人,至少有一半还活跃在银幕上,而且依然占据着话题中心。比如刚刚出演了《无名》的梁朝伟,刚刚凭借《瞬息全宇宙》拿了无数奖项的杨紫琼,就连张曼玉,很久不演戏了,依然是社交媒体上穿搭研究中的热门人物。

就是说,这二十年来,“叔圈”和“姨圈”的热度,其实从没消退过,他们一直就在话题榜上,区别只是,是热,还是更热。而中年演员如此之热,持续地热,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演员的青黄不接。

内地娱乐业大爆发以来,新演员层出不穷,“鲜肉”、“小花”几乎一两年就要换一拨,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颜值高,粉丝多,商业价值被看好,却始终饱受“恶梦演技”、“面瘫”、“一听到TA说台词就要换台”的评价,也正因为演技不够,所以他们的地位非常脆弱,一旦遇到负面新闻,演艺生涯就会下滑。所以,许多娱乐业人士忧心忡忡,觉得光靠这些“鲜肉”和“小花”,撑不起娱乐圈的江山,泡沫迟早会破裂。

是因为人种退化了?或者二十年前涌现出的男星女星格外优秀?或者当年的无线演员培训班有什么秘技,能让学员无视时空距离,牢牢占据观众的芳心达二十年。恐怕都不是。原因在于,演员的魅力、号召力是要作品和角色来造就的,这些牢牢占据银幕的“老人”们,生逢影视黄金时代,每个人的履历上,都有若干经典作品,将他们慎重地托起,每个人的演艺生涯里,都有若干血肉丰满、形象高大的角色,令人过目不忘。

如果二十年前的影视盛景始终延续,一直延续到今天,一直能捧出新人,他们恐怕早就被后浪淹没了,但他们既幸运又不幸,他们遇到了市场衰退,市道不好,所以不敢用新人;出品的作品少,更加不可能用新人,新人一旦缺乏机会,就越发没有机会,如此恶性循环着。当年的香港电影缓慢复苏后的表现,就是例证,虽然2000年前后的复苏成就一批男星,但中间已经有了15年的断层,所以,成龙、周润发与古天乐、吴彦祖等男星的年龄差距,刘嘉玲、张曼玉和李心洁、蔡卓妍的年龄差距,都在15—20岁左右,中间连个过渡也没有,于是电影里长幼不分尊卑大乱,《宝贝计划》里,成龙扮的浪子,就得和古天乐做朋友。

而对内娱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流量时代捧出的明星,其弊端显而易见,尤其是个人形象的风险这一点,极大地压制了艺人生命的延续,而饭圈对明星的侵蚀,让他们的生涯既璀璨又短暂。

已经成为大叔和大姨的明星,不得不一直撑着,继续挑大梁担重担。所以,与其说“叔圈”是现在才崛起的,不如说,中年演员从来就没退居二线过,中年演员越热,就会更热,他们的热度,比较能说明娱乐世界在种种原因联动下造成的青黄不接。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