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金庸先生99岁诞辰,作为送给这位文学大师的特别生日礼物,“光影江湖—金庸电影宇宙”大师影展昨日正式开幕。
今日起至下周日,影展将在上海百丽宫影城(长宁来福士店)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
本次大师影展展映8部影片,包括金庸以笔名“林欢”为夏梦量身打造的编剧首作《绝代佳人》(1953)、与胡小峰联合执导的越剧电影《王老虎抢亲》(1960),以及以金庸小说为蓝本的《射雕英雄传》(上/下集)(1958-59)、《射雕英雄传》(1977)、《倚天屠龙记》(1978)、《书剑恩仇录》(1987)、《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1992)和《鹿鼎记》(1992)。
友情提醒,如果想看的话可以去影院现场或者购票APP上买票,现在所有影片都还能买到余票。
每个人最爱的金庸影视剧
金庸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在海宁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中学毕业后前往上海,并于1948年去了香港。
他自1953年起以“林欢”为笔名参与电影编剧工作,1955年起以笔名“金庸”撰写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其后他又持续写作,至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共创作了15部脍炙人口、风靡全球的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以及其改编影视作品,陪伴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对近几十年流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影展展映的八部金庸经典影片,贯穿1950至1990年代,当然这些也只是“金庸电影宇宙”的一小部分。
只要聊到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改编影视剧,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影展开幕典礼上放映了电影《绝代佳人》,同济大学老师汤惟杰、华东师范大学老师毛尖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宇平在开幕论坛上,也聊了聊自己从小到大的武侠梦。
嘉宾毛尖至今念念不忘的,是《笑傲江湖》电影版两部以及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
《笑傲江湖》的配乐,尤其是黄霑创作的《沧海一声笑》是华语电影史的金曲名作。片中午马和林正英饰演的刘正风和曲洋与主角临别时弹奏演唱《沧海一声笑》的名段,毛尖百看不厌,“黄霑的音乐太牛了,不管什么时候听都会有那种沸腾感。”
同时,毛尖也很喜欢里面的两个配角,她觉得刘洵和张学友演太监演得很好,“张学友的演技被低估了,小太监很厉害。”
对于许冠杰饰演的主角令狐冲,毛尖认为这一版不是最帅的,但是最自由的,“许冠杰把自己身上的自由气息传给了令狐冲。”
片中的武功招式也令毛尖印象深刻,“独孤九剑第一次在电影里拍出来,令狐冲和师父对打,那个荡剑式的动作,武侠被拍得太漂亮了。”
王宇平也推荐了毛尖提到的三部作品,以及刘德华、古天乐两版《神雕侠侣》和周星驰版《鹿鼎记》。
谈及理由,她觉得这版《射雕英雄传》每个人物都很贴切,还调侃杨康是那时候少女们的梦。至于两版《神雕侠侣》,刘德华版里的女主角陈玉莲很贴小龙女的气质,古天乐版则是年少记忆,有怀旧滤镜。周星驰则比几部电视剧版更符合韦小宝的气质。
王宇平说,虽然上世纪很多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被指“魔改”,比如上面提到的《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但其实它们反而有金庸希望有的风格,“金庸希望自己武侠小说写得生动热闹,那些遵循原著小说改编、按照他愿望健康化的影视作品,好像生动热闹都被抵消掉了,反而魔改的这些是生动热闹、自由奔放的。”
“金庸电影宇宙”的未来在哪里?
经历过上世纪到21世纪头十年影视界的金庸小说改编风潮,也是武侠影视剧的黄金时期后,这几年这类作品不仅数量锐减,质量也大多不过尔尔,经常是被网友吐槽的重灾区,大银幕上更是基本看不到金庸原著作品乃至武侠题材电影。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表示,金庸小说是常拍常新,他可能是经典文学作品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一个作家,但电影和电视剧有各自的规律,流行的电影类型也会有轮替。
“比如前几年可能流行动作片,过了可能是青春片,这几年可能又流行一些现实题材的影片。我们相信金庸作为一种经典题材,它过几年可能还会回来,那么就要找一个契机,比如说甄子丹之后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武打明星,因为你看金庸小说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都会捧红一批新人。”
石川说,像功夫片和武侠片是中国对于世界电影最独特的贡献,大家都希望这类影片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够一直保存和维系下去,金庸小说则为这种类型的延续提供了题材支撑。
“我们也希望不断有新人能够出来,以前问过李连杰甄子丹之后谁来,我觉得两者如果聚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制造一种新的契机,使得不管是功夫片也好,还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好,就会继续延续下去。”
说了那么多,那老友们心中最喜欢的金庸改编影视剧是哪一部呢?
“光影江湖—金庸电影宇宙”大师影展
影展时间:
即日起至3月19日
影展地点:
上海百丽宫影城(长宁来福士店)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友情推荐:
3月18日下午13:30-15:00,上海电影博物馆将在大厅内举办免费的金庸影视作品的配乐演奏会,为观众重现记忆中的经典武侠旋律。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