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汾阳路150号看沪剧有腔调!3月启幕,感受沪剧与百年历史建筑碰撞交融

到汾阳路看沪剧,有腔有调!

沪剧,就像上海的市花白玉兰一样,清丽淡雅,回味悠长。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风华与历史沉淀的老洋房正散发出新的生机。

3月10日起,“沪韵风华”主题演出将正式在上海沪剧院所在的汾阳路150号拉开帷幕。老上海对这个地方一定不陌生,也一定知道这里有一座美丽的老洋房“小白楼”。

百年风华,十里洋场,每一幢老洋房都承载着上海滩的风云故事。3月10日起,“沪韵风华”主题演出将为新老观众揭开汾阳路150号的神秘面纱。沪剧与百年历史建筑碰撞交融,透露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底蕴,也为城市注入满满的温度。

排练厅变身沉浸式沪剧观演地

在这里既能欣赏“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沪剧演出,也能走进一号楼的沪剧传习馆,透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元化的方式了解沪剧,了解各流派名家名作。

沪韵风华主题演出活动每两周举办一次,六代沪剧人同台演出,群星荟萃,节目纷呈。

演员们正在为演出紧张排练中

既有经典的传统沪剧,传承版复排的沪剧,也有经典剧目中的重要折子戏,同时还有创新沪剧小戏等等。

与在大剧场不同的看戏方式能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观众可以近距离聆听艺术家的演唱,欣赏每一位演员的唱腔、神态和肢体语言,感受人物的真情实感。结合百年海派老洋房的建筑气质,增进观众、沪剧与建筑之间的交流,传承海派文化的文脉。

在这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美融合,烘托出浓郁的本土艺术氛围。

一号楼首次对公众开放的沪剧传习馆里,观众可以透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沪剧的起源、发展和各流派名家名作,沪剧传习馆中还陈列着沪剧院曾获得的诸多奖项,沪剧典藏以及经典沪剧的剧照等,结合老洋房的建筑气质,既能增进观众、沪剧与建筑之间的交流,也为上海海派文化增添更多的魅力。

建筑、花园、沪剧,这些元素的融合打破了建筑内外的界限,是沪剧与百年建筑的交融对话,物遗和非遗的共生繁荣。

3月10日下午首演现场舞狮表演

现场几乎满座,新老沪剧观众对这个新场地很满意

经典剧目再度上演
沪剧演员出身的舒悦也来助阵

采访中,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表示:

汾阳路150号既是沪剧艺术传习馆,也是尚沪演艺新空间,它本身就承载了传承沪剧和服务观众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正式向全社会开放,让市民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就是履行了我们的承诺。沪剧历来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行,我们始终与这个关爱我们的城市、与喜爱我们的市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永远的使命。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为沪剧艺术的活态传承,为文化大都市建设献出一份独特的力量。

据悉,“沪韵风华”主题演出活动将保持每两周举办一次的频率,六代沪剧人参与演出,群星荟萃,各具风采。

购票点这里👉“沪韵风华”主题演出

3月24日 19:00 “沪韵风华”演出节目单

一、《江姐·红梅赞》

表演:沪语训练营

指导老师:徐蓉

二、《庵堂相会·看龙舟》

金学文:刘敏杰

金太太:宋雅妮

三、《苗家儿女·话别》

卡良:丁叶波

迈香:钱莹

四、《陆雅臣卖娘子·求岳母》

罗母:赵雅婧

陆雅臣:徐响响

五、《少奶奶的扇子·劝女》

金曼萍:朱麟飞

刘曼萍:郜逸萍

六、《一号机密·最后时刻》

陈达炜:朱俭

韩慧苓:王丽君

主持人:丁叶波、郜逸萍

舞台监督:王天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