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微病灶精准诊疗?重疾早诊、早筛有了新武器!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全球首发

为应对持续演进的临床及科研需求,近日,联影医疗正式发布核医学十周年的里程碑之作——全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和业界首款全芯无极数字PET-CT:uMI Panorama,通过首款中国“芯”以及探测器和迭代算法等新技术应用上的全流程革新,助力极微病灶精准诊疗,尤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治疗和前沿研究中有着特殊价值。

分子影像更精准、更智能

PET-CT被视为近20年来核医学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技术,作为高端医学影像系统,在肿瘤诊断、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

“核医学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核医学整体水平的进步对提升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核医学能够预知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对很多疾病的早期评价和预测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表示。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表示,我国约有3000家三级医院,而设有核医学科室的仅有不到1000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同时每百万人口拥有的核医学影像设备数量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每年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数量不足300万人次,临床常规应用的放射同位素几乎100%依赖进口。

事实上,医院内PET-CT的临床需求持续攀升。核医学设备作为核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再次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国国产高端分子影像装备处于从无到有、从跟随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直至超越的过程。 

“现在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对于影像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医学设备和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依托更先进的影像设备可以让治疗更精确、更全面,才能够保证病人获益的最大化。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成为当前核医学发展的重点。”石洪成教授认为。

“高质量图像不单依赖于PET-CT某一性能指标的提升,而是要同时实现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灵敏度和轴向视野的全方位突破。”据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介绍,联影医疗推出了搭载业界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的uMI Panorama和uExcel Technology技术平台,关键在于PET探测器专用芯片打破了行业长期以来对进口通用芯片的依赖,填补中国在超高端医疗装备领域自研专用芯片的空白。另外,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了国际领先,其中时间分辨率突破200p技术“拐点”,有助于显著提升图像质量,对于重疾早诊、早筛有重要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谈到,从2022年9月9日开始,目前协和医院的Panorama已经用于15种药物的临床研究,涵盖了针对肿瘤、心脏及神经系统的动态及静态显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uMI Panorama在微小病灶检测能力上的突出优势。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让核医学更好地服务患者

“以往核医学的大型设备里占主导地位的多是进口设备,相比较之下国产设备可以与临床科研的需求实现更紧密的结合。”汪静教授谈到。

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成为当前核医学发展的重点,初步探索出了国产化设备的“政产学研用”协作创新体系,通过国产设备的创新研发、推进普及,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科建设和核医学的人才培养,这项合作可以作为样本,在全国各地的多中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研—产—医”创新循环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山医院从临床前沿问题出发,提出需求,引领医药设备研发;联影医疗通过不断摸索工艺和生产流程,将医院研究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医院再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赋能,使之成为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的成熟产品;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又可催生新的研究课题,开启新一轮临床研究和服务创新。如此循环往复、良性发展。

通过核医学科等科室医生、技术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团队之间的一次次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好、临床接受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双方还携手构建分子影像远程互联融合创新中心,远程高效赋能基层医院,为更多百姓带去更优质医疗资源。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