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陈小文给家长们讲了一课,他向家长强调了这些内容!

上周,本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学。

在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看来,这个新学期有点不一样。“整个2022年,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环境相对来说是不够确定的,经常在线上线下进行切换,尤其是在寒假之前,我们防疫政策开放之后,孩子们可能经历了感染、居家休息。”

在上海开放大学最新一期“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上,陈小文在谈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时指出,家长一定要记住,不要在新学期的开始光给孩子提要求,而要让孩子能感受到家长是他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孩子,有中、高考的任务在身,陈小文建议家长应给予孩以具体的支持,而不要只是传递焦虑情绪。

新学期,家长仅仅给孩子提要求是不够的

“每每到了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家长心里面都有一个期望:孩子呀,新学期开始啊,不管你过去怎么样,这学期你必须要怎样怎样怎样。”

陈小文说,有类似表达的家长,可能自我判断自己的孩子以往学习比较弱。而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孩子,家长可能又会换一套说辞,“你原来已经很好了,希望这学期再接再厉,再攀高峰。”

陈小文希望家长们一定要清楚,真正面临压力的都是孩子(学生),我们家长都是间接面临压力。

在现实当中,家长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对孩子所谓的爱标上了一个“价码”,这个价码就是成绩。陈小文认为,在新学期之初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家长们给孩子提出更大的期望,不如再提出一些具体的一些方法。

“经历了2020年一直到2022年这三年,我们家长应该对所谓的生命,所谓的成长,有更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在2023年的开学,我们的家长一定一定要记住,不要光给孩子提要求,要让孩子知道我撑着你、我顶着你!

开学后,家庭生活莫简化为家庭学习生活

伴随新学期的到来,有一些家长可能也会有一些担心。担心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在对于新冠是乙类乙管,也就是已经进入到一种常态化的流行疾病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这三年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尤其像之前的12月份,可能我们有很多小洋人自己也经历过那段很不舒服的一个过程,所以有些家长真的他很担心。”陈小文分析说。

但在陈小文看来,如果要给予孩子心理防护,家长首先应该就是一个最强大的“金钟罩”,他自己要稳定。“我们家长自己,第一要相信科学,第二要正确地认知,另外我们的家长能够自己有如常的生活,这点很重要。”

我们经常说家庭教育最有效力发挥的一个场所是什么呢?不单单是在家的这道门里面,而是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

陈小文强调,开学之后,我们依然是要有家庭生活,而不能又把它抽炼成家庭学习生活。

学习肯定是孩子很重要的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它绝对不是全部。“所以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开学之后,我很建议我们的家长和孩子能够合理地安排家庭生活的内容,除了学习之外安排举家一起看电影、逛博物馆,或者外出踏青,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小小的喜悦,而这些恰恰就是能够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焦虑,或者说是压力。”

“只有生活丰富了,孩子的内心才能充盈,而充盈的内心才有力量来走入真正的生活,面临可能的各种各样的挑战。”

家长紧盯分数、传递焦虑情绪非常不可取

开学之后,我们的一些家长往往又患上了分数焦虑。

整个2022年只要你不感染那就是最好的,但是当乙类乙管之后、进入到常态化学习之后,家长对于分数又慢慢慢慢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陈小文认为,家长与其牢牢地盯住那个分数,还不如多去关注孩子的一些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节,能帮的帮一帮。

家长要鼓起孩子信心的风帆,所以关注孩子学习当中的细节——你是做错了但是哪一步是做对的,或者全都做错了但是至少你希望我把这份作业去完成。“你看,换个角度,孩子至少知道我有不足但是我也有亮点。而这种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尤其是到了初三、高三,这个阶段往往孩子的压力较大。但是家长往往会说:你有什么压力?我都给你准备好了。陈小文提醒家长,千万别说!因为前面已经说了,直面压力的是孩子,家长是第二位。所以对于初三、高三孩子的家长而言,与其天天盯着孩子,还不如帮孩子做好一些后勤工作。比如说,什么时候要等级考试、什么时候是要填报名表等等。

“我们给孩子以具体的支持,而不要只是传递我们焦虑的情绪。看到孩子具体的变化,而不要只给他用分数贴一张标签。”

家长切记:表扬不要虚无,批评不要残酷

开学之初,有部分同学对于到来的校园学习生活表现出某种拒斥。

 针对这种情况,陈小文给出的建议是,如果出现这样的恐学、拒学的情况,家长首先不要着急对孩子动粗动硬,因为在这个表象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的家长要一一梳理、仔细回顾,这是一个。其次,如果有必要,要找专业的机构及时求得专业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而像初三、高三有一些孩子可能对于面临的将要到来的中考高考,他有极度的焦虑,甚至于产生了明显的生理上的反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喊再多的口号也是无用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呢?

第一,接纳孩子目前的状况,让孩子知道有人理解“我”、抚慰“我”。

第二,家长要认清,还大部分处于高焦虑的抗学、拒学情形,往往是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家长爱对孩子说一些诸如“自古华山一条路,你必须要考到什么什么,你才是人生赢家”之类的话。那么,焦虑源可能就源自家长这里,“让孩子压力很大,让孩子长久之后变成习得性无助的抑郁的,往往就是会存在一种比较机械、呆板的,存在过高压力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长是在整个家庭当中拥有最大能量的人。如果要孩子发生符合预期的改变,家长五一是一个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

“当这个关键因素改变之后,孩子会慢慢慢慢向好,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情况的家长要注意,它是缓慢变化的,千万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最终表现出来的这个情况肯定不是昨天晚上才开始的,所以在这一点上面我们的家长要细心、耐心、小心。但这个小心也不要如履薄冰,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教养的状态。”

陈小文提醒家长,表扬不要虚无,批评不要残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 张中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