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开幕,师生翰墨捐赠云南援建地区

由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天津渤海画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水墨寄情颂山河–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于2月20日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拉开序幕。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邵琦教授代表两院师生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向云南对口援建地区捐赠笔会作品。

吴昌硕曾孙、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右一)介绍文化共建中与沪尚墨缘共同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邵琦教授(左一)向观众介绍展品

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夏鸿杰老师(右一)在解读作品

津沪师生40幅捐赠作品将由上海市静安沪尚墨缘书画文化公益中心理事长孙珍霞装裱后送到云南援建地区

为期一周的“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以南北画派师生切磋技艺为前提,促进中国南北山水画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通过交流笔会、上海及周边采风等方式,提升艺术高度。

申世辉、邵琦两位教授带领两院30多位研究生,以书画形式颂扬党的光辉历程,赋彩祖国壮美山河,用饱满热情勇攀艺术高峰。创作历时两年,并在百余张作品中精选出60余幅山水佳作参展。

申世辉、邵琦两位既是山水画家,更是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授和研究者。此次交流展,不仅展示了他们个人的笔墨形态和特色气质,也回应了当代山水画教学和创作中的思考和实践。

申世辉 《海上升明月》 136cm×68cm

申世辉 《露浸砚洲岛》  136cm×68cm

申世辉 《细雨洗春山》 180cm×65cm

申世辉 《一树樱桃带雨红》 136cm×68cm

天津美术学院申世辉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水墨画创作中的情感与情绪因素,创立了既有别于古人而又异于今人的散锋山水画技法,形成了他的泼墨散锋大写意山水画新面貌及其技法体系和理论支撑。在申世辉教授的亲授下,学生们的作品无不充满了饱满的能量与磅礴的气势。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邵琦教授,他以学术入画,对山水画审美有自我阐释,创作出一幅幅自由畅神又不失严谨秩序的江南山水画,为文人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邵琦教授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进,以学习经典传统为教学纽带,引领学生成为有笔墨功力又不失学术涵养的综合性人才。

邵琦 《稼轩词意》 33cm×67cm

邵琦 《境以道情得》 33cm×67cm

邵琦 《唳鹤绕仙岑》 33cm×67cm

邵琦 《山川远地由来好》 33cm×67cm

天津美术学院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和最具规模的综合性美术学院之一。2021年6月,“津沪山水教学交流展”在天津率先举办,时隔18个月这一南一北两所高校再度携手,通过作品来交流南北艺术风格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展览现场

参展师生还将前往浙江平湖开展笔会,在笔墨实践中继续碰撞南北艺术的火花。同时,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协同共建单位沪尚墨缘将津沪师生捐赠的40幅优秀作品装裱后捐赠到云南红河州绿洲县乡村振兴局,用于当地多所九年义务制学校的教学示范及环境美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