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亮相央视,好戏不断 就想让侬欢喜

最近,阿拉上海评弹团好戏不断!1月12日乡音书苑恢复演出之后,推出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金兔送福春意浓》青年演员流派演唱会,连演四场;1月28日收到央视元宵晚会邀约,2月3日凌晨节目录制完毕,两只节目最终亮相央视元宵晚会;2月4日、5日兰心大戏院,元宵大联欢邀请戏曲各界名家反串唱评弹,沪苏两地的评弹演员也一展才华。

作为非遗文化项目,历史悠久、曲调优美的评弹如何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传承开拓?评弹如何吸引更加多的听客?上海评弹团今年会有哪些好戏推出?近日,带着业内人士和广大老听客的问题,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首期山海经节目走进上海评弹团乡音书苑,与评弹表演艺术家、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进行了一番对话。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是新闻晨报·周到在兔年全新打造的视频访谈节目。节目内容围绕申城热点,聚焦海派文化,以沪语采访交流,节目轻松新颖,不拘一格,也欢迎广大读者给阿拉个新节目提出宝贵意见。

书卷气正气大气,上海评弹后继有人

Q新闻晨报·周到:乡音书苑1月12日恢复演出之后,首先推出的是青年演员流派演唱会,老听客们的反响如何?

A高博文:阿拉推出青年演员流派演唱会之后,老听客们的反响非常热烈,因为在1月中旬这段时间,家家户户筹备春节,而老年人是屋里筹备春节最主要的力量。书场内的老听客们波动性很大,很多人都是刚刚“阳康”,有些常客不能保证每场必到。但这四场演唱会反响的确是出乎阿拉意料,书场内观众掌声不断,掌声中充满了观众对青年演员的期待感。一般来讲,著名演员在台上唱,老听客是来寻找缺点的;青年演员在台上唱,老听客是来寻找优点的。像这样的流派演唱会,青年演员各有各的流派,当然是良性的竞争,“侬掌声多”“侬再来一只节目”,这是对青年演员整体的艺术功底和心理素养特别好的锻炼。

Q新闻晨报·周到:我注意到,有书友为这次参与演出的青年演员点赞并留言讲“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个个出挑,评弹后继有人!”能否为阿拉介绍一下,上海评弹团哪能培养新人?

A高博文:培养新人方面,原来评弹的特点是跟师,拜师学艺之后跟着老师去学长篇,主要是在这一门当中修炼和学习。现在到了一个团队当中,(上海评弹团)有这么多好的艺术家,我们把新人集中起来,他们既要有老师的长篇来传承,还要参加中篇和一些综合性节目,唱唱其他流派,给其他演员伴奏,所以在一个团队当中演出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培养新人方面,就是从艺术基本功、舞台的心理素质,包括文化浸润的程度,评弹演员在台上的表现,也就是我们说书要有书卷气,要雅致,要正气,要大气,避免曲艺的流俗化。所以评弹新人是综合性的培养,除了艺术本体外,我们也会邀请美学、文学和音乐方面的专家,以及其他剧种专家来指导讲课。我们的新人是力争培养成复合型的、符合当代需要的传统文化从业者。

央视这个舞台,我们一定要去!

Q新闻晨报·周到:这次上海评弹团两只节目亮相央视元宵晚会,评弹这张江南文化名片再次登上央视舞台。河北竹板书和苏州评弹两种曲艺方式融合很有意思,当时接到演出任务,时间是不是非常紧张?

A高博文:从接到演出任务到演员登台其实就短短五天,是非常紧张的,包括我自己参与的节目(《声声慢》)也是之后才临时通知要上的。《新花好月圆夜》节目当中需要一位主唱演员和十二位伴唱演员,当时十二位伴唱演员分散在上海、苏州、无锡、常熟等多个城市,有些演员在家休息,有些演员有演出任务。我们马上进行了调整,而且我自己亲自与导演做对接工作(包括大量表格的申报和填写),抓紧去办理,抓紧去落实。对上海评弹团来讲,人家叫侬去(演出),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央视元宵晚会是仅次于央视春晚的大型晚会,影响力非常大。央视这个舞台我们一定要去,即便不是完整的评弹节目,即便只是呈现一部分评弹元素,至少字幕打出了上海评弹团,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你团队的光荣,是上海文艺院团的光荣,也是上海文化品牌的光荣。

Q新闻晨报·周到:2月4日、5日在兰心大戏院的元宵大联欢很有看点,让评弹演员唱戏曲,请戏曲名家唱评弹,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会书形式?

A高博文:大联欢演出本来是安排在跨年的,原计划是在去年12月30日和31日演出,受疫情影响,两场演出都延期了。大联欢演出一般是邀请兄弟评弹团的主要力量,以及戏曲界的角儿,我们自己团的评弹演员搞一些反串和客串。这两场演出的特点是比较闹猛(沪语:热闹)个,我当时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大联欢放在元宵,因为再往后面放的话,大家的演出任务越来越多,而且需要聚在一起排练,时间会有冲突,而元宵节就是要闹一闹,这样子才显得闹猛。这两场演出绝大多数节目的演员名单基本上没有变化,将近三个半小时的演出,到晚上十点三刻才散场,我看到绝大多数观众都看到演出结束,非常热情。应该说观众还是很过瘾的,他们能看到这么多优秀演员,还有其他领域的戏曲名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把我们过去三年演出市场一直比较沉闷的气氛又重新给挑起来了!

Q新闻晨报·周到:我注意到2月下旬中篇《一往情深》、3月下旬长篇《三笑》将在长江剧场上演,剧场演出的观众与书院有什么不同?

A高博文:侬看,我们的演出放在周末下午或者晚上,适合上班族的欣赏习惯。长江剧场定点演出我们经过包装和经过整合的一些传统节目,包括一些新的节目,形成了一批上海的老中青观众群,还吸引了长三角的观众坐高铁来观看演出,包括苏州、无锡、常熟、太仓、海宁、桐乡的观众。他们下午看好,吃顿夜饭,坐高铁回去,老方便个,这也是长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起到的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在这里面得到了体现。长江剧场是阿拉比较欢喜,也是比较适合评弹演出的一个剧场。

挖掘和演出经典曲目,好戏接连不断

Q新闻晨报·周到:有沪语专家问,评弹要吸引新的观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幼儿园、小学这个阶段就应该让孩子们接触评弹,是不是能够送戏进小学、幼儿园,表演一些比较简单的曲调,让小朋友听上半个钟头左右,有没有这样的举措?

A高博文:其实,我们评弹已经开始走进校园了。我们有与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合作的“宝贝,来看戏”项目,在各个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演出,一般在一个钟头左右。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评弹怎么演给小朋友来看?”“小朋友哪能坐得牢?”但是我们通过评话的演绎,通过吴方言的说唱,包括唐诗宋词,一些民间的故事、谚语和绕口令,通过这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小朋友也能够喜闻乐见坐得牢。我们甚至在儿童艺术剧场推出过《宝贝,来看戏》的演出,一场观众要达到800-1000人,很多都是5-7岁的小朋友,还吸引了很多家长一同观看,这让场馆方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几所小学展开了评弹教学,那些小演员们在台上唱得相当好。所以我觉得评弹是完全有可能推广到小学和幼儿园,只看你这个形式怎么去适合孩子们。相信随着开学之后,各项活动都会开展起来,“宝贝,来看戏”也会正常运转起来。

Q新闻晨报·周到:去年9月上海评弹团上演了《大百万金怀旧金曲集萃》,效果很好,有戏曲圈内人士问,类似这种边演出、边挖掘、边保护的演出形式,接下来会不会作为常规演出?

A高博文:评弹家底比较厚,节目众多,经过历史变迁之后,的确有一些节目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沉掉了”,在舞台上不能呈现,经过挖掘之后,这些节目的文本还在,还能找到一些残缺的录音、影像资料或口述。大百万金(1940年代上海出版的弹词开篇集,收录当时电台广播“大百万金空中书场”的常播开篇和选曲)有许多优秀的开篇,当时在上海影响很大,曾经推出了一批重量级的评弹名家,包括他们唱腔的形成,同时通过广播节目培养了一大批听众。评弹是非遗曲艺,我们有责任去把这些节目重新挖掘出来。经过现在唱腔的制作,重新把它用今天的流派来演绎。去年第一次演出之后受到了观众欢迎,去年12月的第二场演出因为疫情延期,估计在今年4月份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Q新闻晨报·周到:听说,今年你们打算把作家孙甘露创作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搬上评弹舞台,能否介绍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A高博文:因为孙老师的《千里江山图》这部小说大家都知道,非常受读者欢迎,前段时间(2022年12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千里江山图》是红色题材,但是写得非常生动,不刻板,而且阿拉上海的市井生活都包括在里面,有人认为很适合评弹来表演,而且改编周期会比电视电影短。所以阿拉与孙老师接洽的时候一拍即合,他也觉得“你们评弹团可以尝试”,但是到底采取什么形式?是中篇评弹还是长篇评弹?还是通过其他创新的形式?我们还在研究当中。如果分好几本的话,第一本肯定会在今年九十月份推出。

文/晨报记者 严峻嵘

图/晨报记者 何雯亚 受访者供图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何雯亚/严峻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