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咖啡文化

晨报小记者 韩欣宜

(上海市实验小学 五年级)

在我的印象里,咖啡一直是大人们的“饮料”。外婆说她喜欢上午喝杯咖啡,这让她工作更高效;妈妈说她喜欢冬日里来杯咖啡,这让她觉得温暖。而爸爸则认为咖啡是平淡生活中偶尔心血来潮的点缀……所以,当我听说能去咖啡店了解咖啡文化、体验咖啡拉花时,非常兴奋,迫不及待想去解锁咖啡文化。

活动签到后,我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就进入了“咖啡课堂”。咖啡豆的发现就很有趣,那是在十世纪,牧羊人某天发现它的羊格外兴奋,原因是吃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就是咖啡豆。16世纪末,咖啡被叫做“伊斯兰酒”,因为当时埃及的咖啡被垄断了,所以他们借酒的名义出货。常见的咖啡豆有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利比里卡……它们都可以做成口感很好的咖啡。

通过观看视频,我还了解到,咖啡树长大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需要半年的时间才会结果,等到果子变得红彤彤的时候方可以采摘。接着咖啡豆就会被拿去处理。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烘焙分为三种等级……我就像进入了咖啡世界的大门,在咖啡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品尝咖啡也是有步骤的,首先是闻一闻它的香味,然后晃一晃它,接着就可以小口地吮吸,最后才是喝。我细细品尝了佛罗娜和肯亚这两种咖啡的味道,虽然同样是咖啡,但味道果然略有不同。佛罗娜比较苦,而肯亚却有一种酸酸的味道。

我认真聆听,飞快记录,啧啧称奇。不知不觉,时光飞逝,最期待的拉花环节开始了。我认真看着咖啡师演示了三遍,感觉十分简单,便跃跃欲试。幸运的是,老师叫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我一手拿起奶杯,没想到奶杯比我想象的重,有点拿不稳。我屏住呼吸,按照咖啡师说的方法,先一点一点地倒,可是因为杯子太重,所以不小心就倒了好多,后面才慢慢稳住,但最终拉出来的图案并不像一个爱心,也不像一个圆。看来,即使看似最简单的心形拉花,也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当我走出咖啡店时,我感到和咖啡这种陌生又熟悉的饮料,多了一份亲近感。等家里的大人再用咖啡来“装点”生活的时候,我可以和他们好好聊一聊这杯咖啡背后的知识和故事。

记者点评:这位小记者非常认真,记录了很多信息,可见收获很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么是不是要把这些都写进一篇文章里呢?这个时候要从其中梳理出一个主题和逻辑主线来,做减法,给文章“瘦身”。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韩欣宜